这些霓虹灯招牌构成了城市的景观河流,它照亮的,是与资本主义商品化相一致的视觉体系,即“许诺了你所看到的就是你能得到的”。
一
香港西区街头的霓虹招牌,早已成为了这个东方大都会的独特城市身份之一。
这些交由霓虹灯发光的店家的店名,往往都透露着一股迷之自信,用这个世界上一切能够代表美好享乐人生的字词玩着无限组合的游戏,毫不掩饰地刺激着你的大脑,尽情地释放多巴胺。
美好人生,用钱照亮:金多宝、金丽宫、金宫殿、金旺角、金宝城……以“金”字开头的店名最闪亮;也有投怀送抱的佳人:多佳丽、艳桃花、金美人、新淑女、公主夜总会、明星夜总会……粉色的雾霭中,今夜是谁来陪你起伏?
正如柏右铭(Yomi Braester)指出的那样,这些霓虹灯招牌构成了城市的景观河流,它照亮的,是与资本主义商品化相一致的视觉体系,即“许诺了你所看到的就是你能得到的”:
“这些景观通过一种文字的心理暗示手法操纵着观看者的欲望,制造出一种对世界的误解,重新引导着观看者的性欲能量,并延长他们对物体的欲望:它们首先激发出了观看者对被观看之物的渴望,但是事实上,唯一切实可行的可欲之物就是那消费的过程——观看本身就是一种消费。”
二
霓虹灯招牌从1910年代开始出现在巴黎街头,在1920年代就在“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迅速流行,在1950年代左右大量地出现在了另一个东方大都会香港。
但是,在这一百年里,霓虹灯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总是如它自身所许诺的那般美好,而是往往与“罪恶”、“腐化”、“堕落”联系在一起。霓虹灯在黑暗中亮起,却又与黑暗伴生。它常常不知廉耻地勾引着人、腐化着人、榨干着人,甚至吃人、杀人。
就像在茅盾《子夜》的开篇中描写的1930年代的上海霓虹灯街景:
“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
刚来到上海的吴老太爷,一路上坐着三轮车看着这般景象,竟然就受不了刺激了,一进吴府大门脑溢血断气,就这样被霓虹灯活活骇死——这个情节大概只能算是霓虹灯的害人血泪史上(如果有这么一部历史的话)最“无趣”的一个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