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王府井四联美发厅,市民正在理发。当天,农历二月二,有地方习俗在这天理发会有好运。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京城不少理发馆会生意火爆。昨天凌晨4点40分,就有顾客赶到王府井的老字号理发店“四联美发”门口排队。除了有店面的理发馆人气火爆,街头巷尾的退休老手艺人理发摊位,也迎来不少顾客。
顾客三点半起床赶往理发店排队
“正月不剃头”这个观念仍保留在一些市民心中,并习惯出了正月再剃头。老字号“四联”,也早已提前在门面儿挂起了印有“龙抬头”字样的红色展板。
昨日凌晨3点30分,来自通州的张先生便起床,简单收拾后驱车来到“四联美发店”,为自己和朋友各排了一个号,期望能排在首位,图个好彩头。
凌晨5点,店内开了门,已在门外候了多时的三名顾客进店取暖。
6点30分,师傅们陆续赶来。排在首位的张先生要等待熟悉的理发师换衣服,来自大兴的郭先生,则到了已经准备完毕的一位师傅处开始理发。
“坚持了十多年了,就来这儿。”郭先生称,几乎每年二月初二,自己都会来“四联”,排在前几个剃头,“来得早了,早早剃完就能回去,晚了排队时间就没准了。”
上午7点,店内已有二十多名顾客排队等候,二十多名理发师傅也全部到岗工作。过了九点,沙发上已经坐满了人,“男活儿”居多。
店内提前打印500排队号牌
店员口中的“男活儿”,是指男士理发。共四层的“四联美发店”内,昨天最火爆的就数二楼的“男部”,中老年人、年轻人都不少。
作为老字号理发店,这里已有60年的历史,基本的洗剪吹下来,花费60元左右,老北京人经常光顾。剃头、刮脸、刮光头……这些老字号理发店必备的手艺,在这里依旧吃香。
“半夜三点就睡不着了,想着要早起,怕误事儿。”店里一位女师傅称。
“我五点多就起床了,倒了两趟地铁过来,车厢都是空的。”6点半就到店里的刘师傅,曾接了老父亲的班,在这里传承手艺。这位已在店内工作了35年的老师傅,也丝毫不敢怠慢,早上第一个到了店。
四联美发店董事长吴秀敏介绍,店内提前了2小时迎宾,棉织品也比平时增加了3000多套,并打印了500个排队用的号牌。
“今天要求员工全员上岗,吃饭时间也不能空椅子,必须有人上岗轮换。”吴秀敏称,店内也营业至晚上9点才收班。另外,昨天店内还为排队前20名的顾客准备了洗、护发用品作为礼物。
87岁老人坐轮椅找街边老手艺人剃头
除了在老字号店中排队等候理发,昨日上午9时许,左安门环岛东南角处有5位身穿白大褂的老师傅为附近居民剪发剃头。街边插着一块小纸板“退休专业理发”,上面显示理发只需5元,剃头、刮脸、毛寸等项目5-8元不等。优廉的价格吸引了不少附近居住的居民前来排队等候理发。
“我们都是自发过来的,几十年了就干这个。9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就在街边给人理发,那会儿才收几毛钱。”有着26年理发经验的高师傅已经是左安门环岛下的 “常驻”老师傅,用来装剃刀等用具的布袋在一旁树枝上挂着,自带小板凳横摆,高师傅穿着自己买的白大褂、戴着口罩,就开始为等候着的顾客理发。好技术带来的回头客是高师傅等人常驻于此的根本。
除了下了夜班骑着自行车来的市民,刚从菜场拎着排骨的大爷,等着理发的人中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腿脚并不便利的他坐着电动轮椅赶来理发。“基本上一个月来一次,就找这个师傅,信得过。”87岁的老人也想在农历二月二这天“剃龙头”,赶个好彩头。
■ 链接
二月二相关民俗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龙节。为什么呢?“二月二”通常在惊蛰之后的几天。“惊蛰”,按传统说法,指的是“龙动”。龙在寒冷的冬季,一直在地下蛰伏,大地回春,一声春雷,把蛰伏中的龙给惊醒了。所以这一天,老北京的很多习俗和龙有关。
【吃“龙食”】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龙抬头”的正日子得沾点“龙气儿”。要吃“龙头”、“龙胆”、“龙鳞”、“龙须”。
“龙鳞”是春饼,“龙头”是猪脸,“龙须”就是面条。“龙胆”其实就是油炸糕。是由黍米面、糯米面等原料经过“烫面”后再烹制,讲究火候和技巧。
【敲财】
为了求吉利,民间还有“敲财”习俗。农历二月初二晚上,孩子们会用准备好的小木棍敲打门框,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
【引龙回】
“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也期盼“龙抬头”出来镇住毒害虫。所以,有的地方过春龙节,有“引龙回”的习俗。在炕头、水缸等地方,用灰洒在地面上,一直绵延到屋子外边来,防止百虫侵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