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和丈夫育有一女。据表弟周堂海回忆,2012年8月,傅莹回到呼和浩特市送女儿出嫁。
“吃饭的时候,她给大家挨个敬酒,唱了一曲《送亲歌》,还跳了蒙古族舞蹈,虽然她已经60岁了,但舞步娴熟,舞姿很优美。”
不管走到哪里,傅莹也总忘不了内蒙古,她喜欢喝自己熬的奶茶,喜欢听内蒙古的长调,喜欢选择蒙古族歌曲CD当作外交礼物。内蒙古这片广袤的草原赋予了她开朗、热情的性格,也让她变得坚韧。
“艰辛的历史养育着纯朴的民风
辽阔的土地展示着如花的风景。
——傅莹”
傅莹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公共外交论坛上致词,即兴讲了八九分钟,阐述对于外交的看法。在傅莹看来:
强硬而有不失亲和,又能让人明白的外交尤为重要!
文章最后,兔大队长和大家分享下傅莹女士的外交感悟。
第一:
搞公共外交,面对的是各种外国听众,我们必须学会用不同听众都听得懂,而且听得进的语言同人家讲话,换句话说,要讲明白话。
(之后,傅莹又抑扬顿挫地强调:要—讲—明—白—话)
你所讲的话,人家连听都听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指望人家从中了解中国?
第二:
如何应对外国记者,是一门艺术,一种“难”的艺术,得斗智。
就拿电视记者来说吧,这个斗智的目的必须首先弄明白。听你讲话的对象,不仅是坐在你面前的记者,而且还是,甚至更是电视镜头背后的观众。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你也许斗赢了面前的记者,但你却可能失去电视镜头背后的人,即电视观众。
第三:
有的时候,我们会责怪西方记者,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正面地、平衡地报道中国?我倒是觉得,我们对西方记者这样的期待,似乎高了一点。
要知道,西方媒体的基因就是批评,他们的记者向你提问,常常是让你难堪的,况且,他们对其本国的东西,也不总是客观地、平衡地报道的。
有没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赶脚!关于外交的话,竟然可以说得如此不同凡响,兔大队长觉得大概也没有几个人了。
傅莹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四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接棒者,当然,更期待来年与傅莹的第五次“约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