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走进政治局“课堂”
如果说走进实验室、产业园,和科学家频频“亲密接触”等举动足见习近平对科技的重视程度的话,那么听了习近平的演讲不难发现,他是一位资深的“科技粉丝”。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 “两弹一星”,从中微子物理到人类基因组测序,从量子通讯到北斗导航……这些高深晦涩的科学名词全都是习近平演讲里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就来到了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中国光谷发展情况。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看到这一系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欣慰地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同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联想控股柳传志、百度李彦宏、小米科技雷军……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科技界大佬摇身一变成了“老师”,大数据、互联网手机、3D打印成了政治局学习的“课堂”内容。
2015年12月16日,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在开幕式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问题。参观博览会时,习近平驻足阿里展台 10分钟听马云解说农村电商发展,走进腾讯展台问马化腾“微信春节摇了多少红包”,就百度的无人驾驶车和李彦宏“有问有答”,听360的周鸿祎讲解“天眼”和“天网”之后,还玩起了Ninebot和小米公司联合推出的“九号平衡车”。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事实上,这几年科技界的动静不可谓不大。
一方面,科技成果捷报频传,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大国的地位无可动摇。
一方面,部分中国科学家论文集体被撤、科研经费滥用的新闻让科学家集体声誉严重受损。
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之欲出,鸣锣在即。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体制改革举措。
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炉。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政策最为全面、涵盖面最为广泛的科技体制改革文件,距离上一次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展开阶段的标志性文件——《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整整30年。
疗“沉疴”,化“郁积”。数百项措施震撼出台。
“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了。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服务平台成立。往日科研项目多头申报,经费分散、项目分散,科研人员为了申报项目疲于奔命,让科技智力大大浪费,投机者“一鱼多吃”的空子和现象将不复存在。
一系列旨在打通限制科技成果转化症结的政策也出台了。针对长久被痛弊的“产学研”几张皮现象,方案提出推动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改革,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报酬制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全部留归单位,处置收入不再上缴国库。同时明确科技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的方式和最低比例,允许科研人员 “停薪留职”下海创业,试点企业家到高校任教,“着眼于强化对人的激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来了。一向被作为科研主体的科学家们,创新的“大旗”似乎被平民大众“抢走”。创新的权力不再集中在科学家手中,除了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强势进入,大众的创新也如火如荼。竞争和激励,让原来集中于科技领域更多转向创新领域,由小众转向大众,由研发转向研发和创新一体化,由科技政策转变为创新和科技政策并举。引导、激励、规范——创新政策正在更加准确地围绕科学、技术、创新的规律,精准实施,有效推进。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具体事项的改革都需要多方发力,如何才能落实到位?
据了解,方案提出的143项待办事项,每一项都被明确了具体成果、牵头部门和完成时限,使改革可督查、可检验。
“改革就是为了让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全程参与实施方案制定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获得感,大概就是这次改革让科学家们众望所归的原因所在。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