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已风行十多年,甚至影响大陆其他地区「父母代儿女相亲」的风气。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看似重视物质条件的「择婿、选媳」背后,上海人最看重的还是缘分。
走在上海人民公园一隅,为子女找对象的家长通常会将撑开的伞放在地上,利用伞面放上子女的资讯。而铺满一地相亲者资讯的,多是中介。
各类资讯还会分类,「短婚(曾有过短暂婚姻)」是一类,按年龄区间分是一类,「离异丧偶长者」又是一类,还有「海外专场」。当媒体聚焦父母代儿女相亲时,相亲角其实已经发展出更多功能,成为特殊需求群体的择偶平台之一。
在择偶资讯中,有些会写明「离异有女孩可考虑」,但从未见到标榜「离异有男孩可考虑」的。40多岁的李先生离婚一年多,目前也在找伴,他说,不在乎对方有过婚姻,没有小孩最好,有女儿也无妨,「因为将来没有分财产的问题」。
一名中介告诉中央社记者,在这里放1个月个人资讯收费人民币20元(约新台币100元),还可翻阅登记簿上的资料,找适合的对象联系。
不过,2014年人民公园相亲角曾经被政府暂停并整治过一段时间,原因就是不良中介太多,收高价之外,还提供假讯息。
「几年次?年薪多少?学历?职业?能接受多大年纪的女生(或男生)?有没有房子?」无论是中介还是家长,都很直接从这些话题开始,聊过后就决定是否给对方自己儿女的资料。
这些问题的确都很实际,不过就记者观察,即使男方回答「没房」,也不代表没有希望。为女儿找对象的陆女士说,没房没关系,「重点是对我女儿好,还有要优秀」。
她对「优秀」的定义是上海交通大学或复旦大学毕业,偏偏这两校有很多外地人,但她希望女儿的对象同是上海人,「饮食和生活习惯会比较相近」。
很多人说上海人喜欢「门当户对」,但他们自认这不是势利,而是有相同的生活背景和观念,容易相处。
32岁的王先生陪同中央社记者一起走进相亲角,他一眼就认出一年多前来此地时见到的一位父亲。「没想到他还在这里!」他说自己很感动,感受到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爱护和焦急。
曾有外媒在报导人民公园相亲角活动时指出,这反映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婚姻仍有否决权,而且介入很深。不过,上文提到的李先生不同意。他说,这是父母爱子女的表现,就算子女婚姻不幸福,也不该怪父母,因为相处的问题是自己要面对的。
很多人好奇,由父母代为相亲,究竟能不能符合子女择偶的需要?王先生说,他父亲认为,从家长的外貌举止,可以推测儿女的长相及教养,何况婚后也要与长辈相处,先瞭解没什么不好。
令人不解的是,相亲角里的男女资讯千篇一律,甚至连照片也没有,兴趣也大多没有描述,光是描述年次和工作内容、薪资这些客观资讯,真的能找到适合的对象?
陆女士告诉中央社记者,家长其实不希望透露太多资讯,重点是藉由进一步谈话,来瞭解是否要说得更多,「缘份很重要」。儿子或女儿的照片,通常是觉得谈得可以了,就会拿出来给对方看。
家长之间要有缘分,回到家里,儿女是否愿意相互联络、联络后是否还有后续交往,又是一次次的缘分筛选。
看到有家长在公园里守候了一两年,王先生感嘆,找对象这件事,「青年男女不应该化身成一张张照片、一纸纸简历躲在父母身后,让父母来替自己把关」,他认为男女之间应更加勇敢和真诚,择偶也会相对容易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