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不是一个人的事
选(bei)择(po)单身,只和自己有关?Too simple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亲密关系”,指成年后与伴侣关系。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构建“亲密关系”心理需求。我们都或多或少在童年时期遭受过一些心理的创伤,形成性格中的一些弱点,这些问题的修复可能依靠普通的人际关系难以达成,唯有构建亲密关系,才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一直单身的人,可能会在这个层面的心理需求上永远处于缺憾状态。如果社会上有过分大量的单身人士,可能会造成整个社会层面的心理改变,比如对责任感、同情心、人与人的亲密界限等等的认知改变。
单身也会带来社会经济方式的变革。大家都知道,出租车司机是许多城市的一大神秘组织,其成员往往无所不知。有一次,岛妹与朋友打车时聊天,脑洞大开,想开一家只接待“单身狗”的小快餐店,理由是一个人吃饭速度肯定快,这样客人流动速度就快,感觉能挣大钱。司机师傅听完对话,表示非常不屑:“还不如开只接待情侣的饭店,一对情侣点菜花的钱肯定比两个单身客人多。”我们大呼有理。“单身经济”与“情侣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运营方式。在“单身经济”开发较早的日本,出现了“胶囊旅馆”,还有为单独食客提供毛绒玩具陪吃的餐厅,“无印良品”出售有为单身设计的“小号”厨房用品。在韩国,有摄影店为独身女性提供“一个人的婚纱照”(感觉这一条可以推广,解放许多已婚但是不愿意当婚纱照中“道具”的男性)。
然而,从人类繁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长远角度看,单身毕竟尤其弊病。所以,几乎没有国家和政府会鼓励单身,许多政策设置不利于单身人士,比如贷款。在美国,银行给单身人士的贷款额度要比已婚人士的要低。尤其在房贷发放上,一般会默认夫妻两个人的还款能力要比单身的要强。此外,单身人士在住房支出、医疗开销等方面也高出许多。2010年,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单身者一年的支出要比已婚者多出5000英镑,单身独居一生的人要比已婚的人多花25万英镑,这也被戏称为“单身税”。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穷”会导致单身,单身可能也会导致“穷”。复旦大学调研了“80后”的教育、工作、婚恋、生育、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结婚的人比单身的赚得多。澳大利亚学者更早之前也有研究显示,结婚能够改善单身人士的经济状况,还可能是单身人士增加收入的最好方式——结婚之后好多单身时的花销可以免除或者减少,通过分享一些东西减少开支。
这样看来,“双十一”真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一方面不但在原本的“光棍节”这一天促进了单身人士的“节日消费欲望”;还把非单身人士也拉下了水,使他们也并没有“减少多余的花销”。
一个人的经济社会
在日本,单身服务业发展较早。因单身人群多居住在单人公寓、壁橱狭小,东京街头洗衣店推出了衣物保管服务,顾客只要支付同洗衣等额的费用就可以享受最长7个月的保管服务。
一些专为单独食客服务的日本餐厅,提供可爱的毛绒玩具陪吃。7.11便利店连锁集团推出家政服务,为单身人群提供家庭厨房、浴室、床上用品的清洁洗涤服务。2014年,家居用品零售商“无印良品”推出一套“小号”厨房用品,包括小号烤箱、煮饭器、电水壶和榨汁机。
日本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名为“单身婚礼”的新式服务,客户在两天时间里穿上结婚礼服,精心化妆并选择花束。如果愿意,客户甚至可选择一名男性陪同她们拍照。
在韩国,未婚女性可独自前往摄影工作室拍摄婚纱照。一些电器公司宣称将重点放在单人家庭,推出小容量洗衣机、机器人真空吸尘器及便携式电视机等;2013年,包装的、即食的、单人份为主的食品,销售额明显增加。不过,韩国新税制规定,未婚的高收入单身职场人缴纳税金数额上涨,比结婚人士实际缴纳更多的个人所得税,被调侃为变相的“单身税”。
在台湾,有餐厅推出一人份的佛跳墙、独享Pizza,便利店里有单卖一根的香蕉。街上可买到迷你空气清净机、小包装米、适合一人用的煮饭小陶锅等。
2010年2月,挪威游轮公司宣布,将在加勒比航线的游轮上增加128间单人房,不再需要支付两人费用。美国圣摩尼卡的一家酒店推出了一个“独自在城市旅行”的方案,包括许多如何独自一人游览城市的建议。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有一个名为“一起拥抱人生旅程”的七层楼住宅项目,专为40岁以上、没有子女、有兴趣下半生一起体验独居生活的人们所设立。楼里的公共空间包括餐厅、开放式厨房、电脑房、洗衣房、编织区、木工室等。每周六,每个居民都必须协助做饭和打扫卫生。
中国四次单身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
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单身潮的出现;
第三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
到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特征是,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而且还带动了“单身经济”。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