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的就业季已经过半,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女生就业的形势更是“难上加难”。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所高校发现,女大学生求职时被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几成“必问”环节之一。很多学生发现在简历中注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业成功率更高。与此形成呼应的是高校内的“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多,有的院系就有十几个女生在校期间生子,甚至生子现象向本科生蔓延。
求职时屡问“生孩子”问题
已育女生更受欢迎
近日,北青报记者探访了一场北京某“985”高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近百家用人单位在此招贤纳才。不少企业在挂出岗位要求时,频频亮出的“男生优先”字样让到场的女研究生很是沮丧。
一家药企就用一张A4纸注明,所需的“药物研发”、“药物制剂”、“药品注册”三个岗位需要男生。另一家招聘市场专员的文化企业摊位前,几十个女生排着队去投递简历并等待初面。该企业的面试官简单询问了一位女应届研究生后,突然问:“有男朋友吗,最近有结婚的打算?”女生略显尴尬地回答:“有男朋友的。结婚的事儿,要等我俩稳定之后再作打算。”面试官把她的简历放在了一边,一场不到1分钟的面试就这样草草收尾。
该女生走出来摇头对着同伴说:“又石沉大海,进下一轮多半没戏。”旁边的人一边安慰一边询问缘由。该女生称:“刚在我前面的女生,面试官跟她聊了得有十多分钟。我刚瞄到人家简历上标注着‘已婚已育’,面试官在简历上划了一个勾,明显感觉是已经有意向啊。”
走了一圈北青报记者发现,优先考虑“已婚已育”的女性成为不少中小企业在招聘女性求职者时的“潜规则”。“今天是研究生专场,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脸皮薄,所以我们没在招聘启事的岗位要求里直接写明‘已婚已育’,但社会招聘时,我们都会注明的。”一家企业的招聘人员直言不讳。
北青报记者随机问起多名女生,她们均表示求职面试时,被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几乎成面试的“必要环节”。“问最近的规划是什么,最近要不要结婚这一类都还是比较含蓄的。前几天,去参加一个民企面试还问起我将来是否会生‘二胎’,当时被弄得哭笑不得。”一位正在排队的姑娘说道。也有单身的女同学羡慕说:“我一位学姐读研期间结婚生子,毕业时轻松求职,堪称人生赢家,现在这样的研究生妈妈例子也不少。”
“找工作的时候被问到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 这是近日在北航的职业规划讲座上,一名女生的提问,近百位女生纷纷点头赞同,表示“都曾遭遇过棘手的问题”。 身为资深企业培训师的嘉宾刘治敏向北青报记者坦言,6场巡回讲座,每一所高校都有女生问起“生孩子”的问题。“二孩”政策也戳中不少大学生的心事,甚至有讲座现场开启了互动留言墙进行版聊,“生育这件事频繁被大家问起,这其实体现出女性群体的普遍焦虑。”
企业
女性产假和保险成硬成本
北青报记者另从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了解到,每年求职季时,企业收到不少女研究生的求职履历表,均在醒目位置填上“已婚已育”。这似乎已成为女研究生心目中增加求职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受访的“研究生妈妈”们也承认自己求职时会将“已婚已育”特别标注,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接受采访时谈到:“相对未婚未育的女生,她们该会更有优势,但如果仅仅为了就业机会而提前生孩子,并不值得提倡。”
“从用人成本的角度上讲,我们的确更倾向于男性应聘者,女性产假、保险是实实在在的硬成本。”一家光电企业的招聘人员给北青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女研究生走出学校已经二十四五岁,进入单位一两年,肯定要面临成家和生育的问题。单位为此承担每个女性的生育成本至少在数万元。“二孩”政策放开后,有的女生会选择生两个孩子,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她们会考虑辞职在家带孩子。“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我们当然更愿意要男生。”
高校“研究生妈妈”越来越普遍
北青报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招聘会上女生们所提的“研究生妈妈”在高校中越来越普遍,这种“先生孩子后求职”的做法得到不少女研究生的认可。多名文科女研究生表示,如果能有合适的结婚对象,个人也不会排斥硕士阶段结婚生子,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和朋友。
一位在京重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团委老师透露,最近这些年该院研究生阶段每个年级都有一两个女生怀孕生子,每年平均下来十几个人,而今年备孕的女生更多。“以前是女博士相对多,现在这几年女硕士甚至本科生,也有在求学阶段结婚生子的了。”
北师大校医院的某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校结婚生子的研究生大致是稳中有升,在校研究生被纳入到学校的计生工作中。每个研究生入学时都要填写婚育情况的表,方便统计和管理。”
自2009年9月1日起,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删除旧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内容,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大学生可以自由婚恋。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校生子,一方面是女生考虑求职压力,想在就业前处理好个人事情;另一方面不少女生本来是社会考生,入学前已经结婚。“我跟老公已经买房,研一时结婚就有怀孩子的打算。趁着在校阶段生完孩子再入职,应该是不错的决定。”来自陕西的研三学生小文(化名)说:“研一结束的暑假怀孕,等把孩子生下来赶上毕业开题和答辩,时间虽然紧但也恰好。”
没生育险面临课业和经济双重压力
虽然已育的妈妈更好找工作,但现实中高校内产子对女生还是有很多实际困难。
没有收入来源的在校生要抚养孩子,首先要面临经济上的挑战。
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人力社保局12333热线和高校的相关部门,目前北京的高校学生公费医疗并不包含生育保险,非高校集体户口的外地已婚学生要办《生育服务证》,需回到户口所在地。
这意味着,生孩子的医疗报销、给孩子上户口都要来回折腾。一位怀孕7个月的女硕士接受采访时说:“养孩子没有经济基础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我会选择回老家养胎生子,家里可以帮忙负担些。”
其次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在校生孩子学习和养育能否兼顾?
北京各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教学管理,一般3至4年的学业可以最晚6年甚至8年修完,学生可以通过申请休学的方式休产假。
今年刚拿到文学博士学位的小杉(化名)花了6年时间,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期间生了女儿,女儿身体比较弱,老是生病,老公也是忙于工作。既有经济压力,又有学业压力,我一边喂奶,一边看书,个中辛苦别人无法体会。”以前觉得有公婆帮忙带孩子会很轻松,“但是发现自己干什么都不在状态,毕业论文一拖再拖,最后只能延期毕业。”
还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将怀孕的消息告诉导师时,导师当时就“冒大火了”,但她非常理解老师的“愤怒”,“来学校深造,老师希望还是以学业为重,希望你能多读书多钻研。一旦怀孕生孩子毕竟会耗上小一年的时间,学术上该怎么要求学生?这其实是对整个科研和教学管理都提出了挑战。”
政府应采取倾斜政策激励雇主聘用女性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曾做过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用人单位因担心女职工生“二孩”带来用工成本增加,在招聘过程中拒不招聘或录用女性。
课题组对北京、河北、山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调研发现,女大学生在求职应聘中,被问及是否独生子女或生育“二孩”的比例达到58.48%。
中央党校社会学博士南储鑫对此分析,就业的性别歧视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女性生育成本非社会化的矛盾。“‘一孩’政策下,企业对女性员工休产假带来的损失是可预期的,毕竟绝大多数女性职业生涯中只休一次产假,休完了就可以安心工作。但‘二孩’政策放开后,短短几年内企业可能要承受女性员工休两次产假的风险,一些中小企业出于用人成本考虑恐怕难以接受。”因此,政府应该采取配套措施,比如通过减少税收、资金倾斜等手段激励雇主聘用女性,约束、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