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睡得好好的,“咯咯”“啪啪”的砖头碎裂声就从房子的各个角落响起,听得人“头皮发麻”。20多年前,这种声音就开始吞噬山西省孝义市郝家寨村村民田金娥的睡眠。“特别是老伴儿出门,我一个人听到这声音就吓得不敢睡。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地陷了。”她说。
田金娥遇到的问题,正困扰着产煤大省山西。山西省政府今年4月印发的《山西省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2014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显示,经初步调查,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约占采空区面积60%),受灾人口约230万人。
山西原煤的持续生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然而,巨量的煤炭开采为生态本就脆弱的当地留下了大面积采空区和沉陷区,造成村庄房屋倒塌,耕地破坏,取水困难,伤痕累累。
郝家寨:从“采空区”搬到“采空区”
从孝义市驱车前往郝家寨村,途经340省道,一路上拉煤大车呼啸不断,虽然这些重载汽车体长身重,可他们总能灵活地从大道一侧的岔路口断续闪身而出,带起厚厚的路面黑尘,如同站立的黑影,翻腾而起,随车而动。
郝家寨村,就在这附近的山上。几经搬迁,如今的郝家寨已分成上新村和下新村,散布在一座山头的两面。
田金娥的老伴郝桂勤66岁,曾是村里的副大队长。10年前,因为地陷,郝桂勤眼瞅自己的村子一分两散。10年中,全村人先后历经3次搬迁。10年后,在当地镇政府给村里的一张回复单上仍旧显示,目前该村住房“80%处于严重裂缝的危险状态,村民苦不堪言”。郝桂勤也告诉记者,虽然全村几经搬迁,但是村里选定的建房地址仍然是在采空区上,致使上新村的“新村”建成伊始就又出现房屋裂缝。
就在郝桂勤家的窗台前,不过5米的距离,墙壁上清晰可见的裂缝多达十余处,宽一些的裂缝可以插入手指。“这都是地陷造成的。”郝桂勤说。
在村民郝桂利的院里,记者看到了两孔紧挨着的窑洞。
一孔因沉陷,孔歪门斜,变形严重。窗户框子由原本的正方形变成了歪斜的平行四边形,窗户玻璃更是早没了踪影。几米长、几指宽的缝隙遍布窑洞内墙,伸手去摸,不断有细碎土块剥落。因为裂缝严重,这孔窑被用作储藏室。
隔壁一孔因为状况还好,被前不久成婚的郝家二儿子布置成了婚房。门前张贴着大红喜字,屋内则如涂鸦一般黑,用黄泥一道道抹平了裂开的缝。
站在院中看这两孔窑,婚房披红挂彩,窗明几净;紧挨着的却显露着本来面目:黑如洞穴,缝隙无数,破败不堪。
“其实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孩子要成婚,总得收拾一下。”说起这布置好的窑洞,郝桂利颇显无奈,“两间窑一面墙,这头成这样,那头还能好到哪里?”
置身村中,随处可见巷子里长长的院墙上满是黄泥修补过的印记。
白家沟:等不来的搬迁
同样的沉陷,也发生在距郝家寨村100多公里外的古交市梭峪乡白家沟村。
“像放炮。”74岁的村民刘海兰告诉记者,就在10月初,晚上还能听到从地下传来的阵阵采煤放炮声。老人睡不着,便摸黑打开手电,照着钟表默数炮声。“夜里八九点钟,每隔5~10分钟就会有炮响,震得窗户呼啦啦的,震得人心慌。”
攀上高高的土坡,记者来到了处于半山腰的村民闫银兰家。还未进院,记者就看到了一堵歪斜厚重的石砌院墙,被一根齐腰粗的长木桩斜斜支撑着。“墙歪得厉害,立不住了,就用木头凑合顶着,可上面又开了缝。”从闫银兰比画的地方,记者看到本就岌岌可危的石墙上面又开裂出了一道道指尖宽的缝隙,让人看得心惊。闫银兰的床铺就紧贴着这面墙。
“歪成这样,塌了怎么办?”记者问。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