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农业机械化,秸秆变成了垃圾
娄红乐认为,导致秸秆成为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最近十几年,农村开始使用联合收割机收麦子,玉米、水稻的收割也开始大规模机械化。机械化收割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秸秆几乎都被打碎,散落的到处都是,而这种打碎的秸秆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都已经是无用之物。
而且,机器并不会完全打碎秸秆,还会留下十几厘米长的秸秆茬。在人工收割时,为了尽量利用秸秆,农民收割大多贴着地皮,下次耕种之前,耙一遍地就可以把秸秆埋在土里当肥料;现在机械收割留下的秸秆茬太长,耙一遍不行,再粑一遍既费时又费力,据相关报道,一亩地要多付出几十元的成本。
这些年,秸秆本身的利用价值也大大下降:农村电磁炉和液化气使用越来越多,不再需要秸秆提供能源;农民如今也更愿意使用化肥,谁也不愿意使用又费劲效力又差的草肥;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农民也很少再饲养牲口;至于小造纸厂,早就因为污染而被关停了。
于是,对农民来说,秸秆就是废物、垃圾。
清理秸秆要搭上额外的人力物力
如果不选择焚烧秸秆,而是像以前一样收割回家,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河南媒体“豫记”的一篇调查中显示:“玉米收割1天,剥皮2-3天,晾晒2-3天,之后再把玉米运回家,收获过程是7-10天。这样,剩在地里的,就是玉米秆了。以10亩地为例,把玉米秸秆归拢好,再拉回家里垛起来,这个过程,至少需要4个劳力齐心协力辛辛苦苦干上3天!”
如今,中国农村劳动力短缺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参加秋收的农民,都是外出赶回来参加抢收的,再让他们多花三天时间收拾这些“垃圾”,无疑是奢求。
那么,慢慢收拾地里的秸秆可行吗?华北平原秋收玉米以后,农民要赶着冬播小麦,间隔最多2个星期,这期间,要把碎茬清走才能继续耕种。一旦慢慢收拾秸秆,肯定会耽误接下来的农时,得不偿失。
农民为什么讨厌“秸秆还田”?
在很多地方政府的设想中,秸秆还田是处理秸秆问题最绿色环保的方式,然而农民却并不买账。
农民首要担心的问题是成本太高,把秸秆还田需要多加两道程序,一是把秸秆粉碎,二是要把土地深耕,将秸秆埋在地下,而目前农民普遍采用的是浅耕,因为深耕的费用要高一些。
据央视报道,粉碎一遍30元,粉碎两遍50元,如果再深翻一次,40元到50元,这两道程序下来也就是100块钱。今年一亩地玉米产量1000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只能卖800多块钱,耕地、种子、化肥成本已经花费了300元,如果在秸秆还田的话又要增加100元的成本。
除了经济成本,秸秆还田在下一轮作物种植中也会遇到麻烦。有媒体曾报道,如果收完麦子种水稻,地里一放水,被打碎的秸秆就会漂浮起来,水稻的秧苗很难插进泥土里,就算插进去,也可能因为秸秆把秧苗压在下面,不见阳光而最终腐烂;如果收完水稻或玉米之后种小麦,深埋在地下的秸秆不会很快腐烂,很多小麦种子因为接触不到泥土无法生根发芽,如果等到腐烂之后再下种,又会延误了农时,造成作物大规模减产,农民的收入也会下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