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海在论文中使用“顾客”、“顾客导向”等词语,到了孙选中博士论文中就替换为“公众”、“公利导向”,句子结构却高度雷同。
再比如孙选中论文第71页第2段关于“隐性期望与政府行政问题”的论述,其中300余字“借鉴”了王永贵编著的《服务营销》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31页。
两者的区别在于,孙选中将王永贵著作中的“顾客”一词改为“公众”,“企业”改为“政府”,“服务提供者”改为“政府工作人员”,其余表述和句子结构高度雷同。
除了替换词语,还有表述方式的调整。
比如孙选中论文第16页对“服务型政府”的概括,和井敏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一书用的表述基本一致。
但具体到分析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时,井敏的原话为“公民的意志居于决定性地位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居于决定性地位”,孙选中的表述为“公民的意愿或需要起到支配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意愿或需要起支配的作用”。这种表述细节的不同,让两篇文章的相似性变弱。
此外,孙选中论文中还有注释不规范以及调换段落的现象。
例如论文第111页、112页对“治理与善治的内涵”分析,和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序言部分有千字左右的相似。
尽管孙选中在112页第一段末尾标注了引用俞可平的另一著作《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但他实际引用的文字绝不止一段话。
同样是论文112页,最后一段内容“自从有了国家和政府以后……”,实际也在俞可平的《治理与善治》序言中。但是孙选中将这段百余字的内容调整顺序,隐藏在段落中间,并且不加注释。
当事人否认抄袭:核心观点是原创
公开资料显示,孙选中1994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工作,2002年起担任该校商学院院长。
2014年6月,他在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MBA新生开学典礼上透露,已向学校领导提出辞去商学院院长一职。
据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官网介绍,目前孙选中仍为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教授。同时,他还是该校商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对于举报人所指称的上述情况,10月11日晚,孙选中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否认抄袭。
他表示,这是别有用心的诬告,希望与举报者当面对峙。
“判断是否抄袭,有一个很严格的标准,不是简单对比。”孙选中告诉澎湃新闻,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对前人的观点进行评述。自己的论文就是如此,引述别人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相当于在前人基础上作出研究。
他同时解释,论文中有一些和他人一样的内容,那是已经形成共识的表达方式。而且,自己在引述时也作出标注,例如在正文说明、页脚注释或者列入最后的参考文献。
至于举报者提出连引注也可能是抄袭的说法,孙选中表示,自己的论文有两百多个引注,来源并不局限于举报者列出的十几篇文献。
“真正的抄袭,是说你这篇和某一篇文章大段大段一样。”在孙选中看来,自己的论文结合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但核心观点以及具体论述属于原创。
学校学术委员会要求实名举报
事实上,这不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首次被曝论文抄袭。
据《成都商报》报道,2008年5月,该校商学院教授杨帆举报同学院教授金仁淑的学术专著《21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涉嫌抄袭。金仁淑亦向学校举报杨帆一稿多投、剽窃研究生论文、学术专著剽窃等5个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介入此事长达半年,该校学风建设委员会召开数次会议,投票表决金仁淑是否构成学术剽窃,结果为5比5。该校学风建设委员会一位委员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表示,杨帆确实存在着学术失范问题,但不构成剽窃。
2008年10月,金仁淑和杨帆双双被停职,但校方未就停职原因做出明确说明。一个月后,两人均恢复工作。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全职教师和博士毕业生,孙选中论文涉嫌抄袭一事本应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两个机构调查处理。
10月10日,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举报需要实名制。对方同时透露,校学术委员会正处于“新老换届”期,如果要进一步关注,最好等11月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各项机构正式运转以后。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是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该办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被举报人如果是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学校可能刚刚启动或尚未启动学位论文“查重”工作,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不能保证所有抄袭的论文都能查出。
“一般来说,举报要求实名。”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针对论文打假,专门成立了研究生质量监督办公室。如果有举报需求,可以联系该部门提交资料,届时两个部门会互相配合进行调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