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名是周恩来在法国留学时的初恋情人,由于理想、家庭的原因,他们最终没有走在一起。两人分手后,她于1930年与杨堃结婚,并在次年回国。1958 年6月18日上午,云南大学中文系召开批判会,拿出张若名历年思想汇报材料,断章取义,无限上纲。1924年退党之事,终于被翻出来,不仅是右派,而且是叛徒。张若名想不通,找总支书记谈话。当得知下午还要继续批斗,自由表达的权利被剥夺,人格尊严将丧失殆尽,中午,她便投河自尽了。在北京开会的张若名丈夫杨堃,收到“张若名病重”的电报,立刻赶回来,只看到桌上摆放着一罐骨灰。
本文摘自2010年第2期《书屋》,作者桑农,原题为《失行孤雁逆风飞——激进与自由之间的张若名》。
五四运动时期的张若名
林贤治《左右说丁玲》开篇说:“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些女性,由于特殊的个人经历和社会关系,在她们身上,贮存了丰富的文化含量。例如宋庆龄、江青、张若名、关露、丁玲等。”这份名单中,前两位闻名于政坛,后两位是知名作家,夹在中间的一位却很少被人提及,而且定位不明、形象模糊。
我最早知道张若名这个名字,是十几年前,读到一本书《纪德的态度》。这是她早年在法国撰写的博士论文的译本,书前有盛成的新序。于是,留下一个“模糊的记忆”:这是一位法国文学专家、“纪德的知音”。过了好几年之后,我才明白,盛成为什么在序中首先提到同在法国留学的周恩来。现在,周恩来的官方传记里也有了关于张若名的章节,只是过于简略。网络搜索一下,关于“周恩来初恋女友张若名”的词条成百上千,但大多是捕风捉影之谈。直到最近,集中读了《张若名研究及资料辑集》(黄嫣梨编著,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7年版)等书,才让我真正感受到这位女性身上“丰富的文化含量”。
一
张若名,1902年生于河北保定,1915年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翌年正式升入该校正科(本科)第十级(届),与邓颖超同班。入学不久,即以写作才华渐露头角。《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会报》上,先后刊登了她的三篇文章,其中《校舍记》一文,还得到“制局精严、用笔简劲”的赞语。
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示威惨遭镇压。消息传到天津,群情激奋。5月25日,女师同学联合本市其他几所女校,共同成立“女界爱国同志会”,核心人物有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邓颖超等,“女爱会”成员频繁集会、演讲,并多次派代表与“天津各界联合会”、“天津学生联合会”共同赴京请愿。
一次,请愿返程的火车上,郭隆真、张若名与“学联”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周恩来商议“女爱会”与“学联”合并的事。周恩来觉得“学联” 是个松散的团体,不如将其中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严密的社团,这便是“觉悟社”的发起。回到天津后不久,周恩来提供了十名骨干的名单,张若名原本选定八名,考虑到男女平等原则,又增补了两名。1919年9月16日,这二十名青年男女汇集在天津“学联”的办公室,“觉悟社”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男女组合的政治社团,彻底摆脱了“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伦理观念,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
“觉悟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出版《觉悟》杂志。他们决定发表文章和通信联系时不用真实姓名,而是数码谐音代号。今天,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内,桌子上的茶盘里还放着许多阄纸。周恩来是五号即伍豪,邓颖超是一号即逸豪,张若名是三十六号即杉陆。1920年1月出版的《觉悟》杂志第一期,刊登了署名“杉陆”的长文《“急先锋”的女子》,文章指出:“女子解放从女子(自身)作起,不要等着旁人解放,……女子必得具一种革命精神去实行解放。”这是张若名论述妇女问题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妇女运动史的重要文献。当时,张若名还不满十八周岁。
《觉悟》杂志仅出版一期,便夭折了。因为就在那个月的29号,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请愿活动,省署衙门被围,官方许诺接见学生代表,根据张若名建议,男女各推选两位代表,男生是周恩来、于方舟,女生是张若名、郭隆真,四人入内交涉,结果不仅没有见到主事官员,反而被拘押,关进警察厅营务处的囚室。1926年,周恩来出版《警厅拘留记》,保存了这一事件详尽的史料,书里有一篇《张若名的营务处一段日记》,记录的是她1月29日至2月6日的经历。
周恩来、张若名等四人,与同时被捕的二十余名各界代表,在狱中坚持斗争,并以绝食抗议。再加上外面各界人士鼎力营救,官方不得已开庭审判,起诉四人的罪名是骚扰罪。周、于各判有期徒刑两个月,张、郭各判罚金六十元,而羁押期内日数可以折抵,宣判完毕即予释放,二十余名代表获释后,受到热烈欢迎。天津有名的鼎章照相馆,免费为他们拍摄合影,这张照片常见于革命博物馆和历史书上。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