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新泾派出所所长 赵熠:
积极查找当时开车的人员,要求他们到派出所配合我们派出所调查。
解说:
其中一辆停下车捡钱的车主也向警方表示,他会尽快把捡到的钱送还。到事发的第三天中午,已经有18位路人归还了4200元。不少市民在在媒体上看到报道后,表示愿意给秦小亮捐款帮他挽回损失。一位市民还专程赶到派出所,一是给秦小亮作证,二是给他捐款。
爱心市民:
一年在上海打工多不容易啊,钱丢了被人家拿掉了,我们能做什么,只能做这些事情,实际上我们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为),那我给他了好吧,给你2000块钱,我不知道能收到多少,你就相信上海还有好人。
白岩松:
可能看完有些哄抢的行为的时候,你又能够看到比如说像钱全捡回来的时候居然只少了三张,到底哪个是中国人,其实都是中国人。可能看完哄抢行为你马上想到的俩字就是“缺德”。其实中国人缺的还真不是德,缺的是能让中国人内心的德行显现出来的很多保障,这要包括法律约束、信仰等等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回到刚才江苏的那个最后只少了三张那样的过程,你会发现最开始人们的行为是具有非常强的指向作用的,如果最开始的几个人把这钱就往回还,最后发现大家都往回还,因为开始的时候是银行的会计捡完钱之后快速地还给失主,最后它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示范效应,所以在法律上的时候也明显有这样的概念。我们再次回头看一下刚才我说给大家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聚众哄抢罪,请注意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为什么特别要强调首要分子,显然是否是跟示范作用紧密相关呢?接下来我们要连线嘉宾,我们要继续连线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顾教授,您怎么看待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在我们的法律上明确地规定涉及到哄抢的时候,对首要分子是要严打的?
顾骏:
我们从刚才的里面可以看到,第一个人定性这次的集体行动是什么样性质的,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就跟着走了,所以第一次把钱还过来的时候,其实是银行里边有人说的大家去帮他捡回来,所以所有的人参与捡钱的人很明确地我拿了这个钱是要还人的。而后面那位农民工钱丢的时候,路边抢的人是各自从自己钱是好东西出发的,所以想着就把钱捞进了自己的钱包里面。之所以后面交出来,是因为发现警察在追查这件事情。所以你从里面可以看到,人性其实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人不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但是你这个情景底下给他一个怎么样的引导他就往哪里去了。所以我们现在之所以要打击首要分子,就是他起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引导作用,不但自己抢了,还使得所有在场的人都往一个方向去了,这样的人应该从严惩处。
白岩松:
好。一会儿我们继续去探讨。接下来就可能扩大一个范围去关注我们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抢”。
记者:
您知道闯灯要罚款吗?
市民A:
刚才我俩聊天一下误会了,不应该闯红灯的,不好意思。
解说:
争分夺秒“抢”红灯,类似现象非常普遍,坐车要抢座位,买房要抢房源,你们还记得2013年黄金周时,那些抢黄金的中国大妈吗?
黄金购买者:
我买了35克。
记者:
花了多少钱?
黄金购买者:
13000块钱。
黄金购买者A:
我看跌价了,我就买着放着,以后儿子结婚可以派上用场。
黄金购买者B:
我不会去管这么多,反正就是实惠就可以了。
解说:
事实上,金价不论涨跌似乎都会引发黄金的抢购潮,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这是记者在2011年2月看到的情况,每天早上8点,黄金还来不及摆进柜台就被抢购一空。
田志波 山东黄金购买者:
现在货紧张,抢都抢不到货。
记者:
今天抢的够不够?
田志波:
不够。
记者:
今天抢了多少?
田志波:
今天到现在抢了有四公斤。
记者:
那还差得远呢?
田志波:
差远了,明天还来抢,现在就是有什么货抢什么货,你不用说挑什么款式,有什么拿什么。
解说:
然而此后,金价却并未如他们所愿出现暴涨。相反,这位杨女士在2013年5月买了50克金条,当时每克最少350元,但在当年年底,每克却只有275元,相当于每月下跌了10元。
杨女士 黄金购买者:
如果人家都买到便宜,就我一个人买到贵,那么心肯定痛的,我心态随大流的呀。
解说:
事实上,直到现在,金条价格也没有反弹到当时的价格。然而,这两年,国人的购买力却已闻名全世界。今年初,网络上流行一个帖子叫做《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于是乎,日本商场里的马桶盖就被中国游客抢空了。
日本爱客旺免税店职员 李玮:
现在已经没货了,现在不是说哪个牌子的问题,是哪有货,你赶紧买吧,接下来就没了,现在上午有了,下午就没了,都是这种状态。今年是中国客人特别认可它。大量客人来(日本)了,都买这种产品。(厂家)根本来不及做。
解说:
有意思的是,当媒体铺天盖地的吐槽中国制造的时候,事件却发生了反转。中国游客漂洋过海扛回来的马桶盖,竟然产自杭州。
松下住宅电器杭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所有的(生产厂)现在全部都搬到杭州来了,所以全球的只有这么一个生产基地。
解说:
看到别人“抢”,自己也得跟风“抢”,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心理。难怪有人感叹一生都在“抢”中度过:婴儿时“抢”奶粉,幼儿时排队“抢”学位,小学中学就要“抢”天价学区房,大学毕业了要“抢”工作。这不现在8月了,一些准妈妈提前剖腹,就为了抢在9月前生“学龄宝宝”。这么说,抢,从出生前就开始了。
白岩松:
你说咱为啥抢?说是便宜,不一定吧。这两天你看中国股票多便宜,没人买。但是春天的时候股票多贵,但是大家还疯抢。显然短片当中一位大妈说的随大流,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针对这个“抢”文化,接下来继续连线顾教授。顾教授,好多人说中国人喜欢抢是因为咱人多,过去穷,资源不够分配,先占到自己的手里再说,可是现在咱的日子没那么难过了,没那么穷了,为什么依然抢?惯性会这么大吗?
顾骏:
抢习惯了。因为我们改革开放是从大家差不多开始的,可是当时“差不多”,现在“差许多”,所以给了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个巨大的压力。刚才有一位大妈说了一句话,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被套了我也不在乎,我就怕的是什么呢,别人都抢到了我没抢到,我落到后面了我才最最难受了。所以这样一种怕落人之后,非得抢在前面,哪怕吃亏了我只要是大家抢到了一起,我也不怕。这种心态我们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30多年中,因为每个人都在抢,所以抢出了经济活力。如果大家都安安稳稳,你们去干什么跟我没关系,那不就全落下了吗?但是这样一个抢,如果到最后变成了一种心理结构,不管什么事抢了再说,吃亏便宜,抢完再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就样样都得抢了,抢到最后甚至都不知道抢来干吗的。
白岩松:
顾教授,其实这样继续抢下去显然大家都不开心,很难去幸福。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不能用缺德这个字去衡量。但是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能让大家内心中的德行显现出来,客气一点。
顾骏:
德行需要社会条件,需要有人带头,需要有一个相互的影响。这是一方面。这一点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引导,它会好转。另外一个就完全是心理层面上的抢,恐怕需要慢慢的习惯。到最后大家发现我再抢没什么可以抢了,我抢了也没什么便宜了,这个心态转变过来以后,许多行为自然就会发生变化,我们改革毕竟只有30多年,中国人各方面条件氛围也就是那么几年的时间,所以要给人时间,让我们适应,让我们改变。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顾教授给我们解答。其实我相信大家在看完今天这样一个节目的时候,都会跟我拥有共同的感受,不好意思,但同时又有点难过。但最重要的是,今天我们这种不好意思和难过,明天会不会转化成约束自己的行为呢?其实真不必什么事情都去抢。当然,这也需要的是社会综合一种改革,从法律到教育,我们一起去参与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