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晨霞
昨天是天津爆炸逝者“头七”,滨海新区等地断断续续下起了雨。如同这阴霾的天气一样,爆炸发生后舆论场上有关天津的一些误解也令人压抑、烦乱、喘不过气。作为一名普通天津市民和普通媒体人,有些话我不吐不快。如果说得不对,请大家谅解。
有人说,“天津没有新闻”。作为天津的媒体人,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委屈的。12日晚爆炸发生后的整个通宵,我在我供职的报社见证了同事们确认消息、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日报官微转发第一条消息、早上八点半才签出第一块版……前线发回的53条信息填满无眠的夜,记者传来的语音疲惫、颤抖,图片讲述的伤痛力透纸背,让人瞬间失去语言的能力;天亮后,新媒体的同事担起重任,滚动更新伤亡数字、现场情况、路况、灭火、救助和大气数据等最新信息,同时还要针对网络上的一波波谣言辟谣、解惑。在消防员与火情赛跑,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时,天津的媒体人也在和谣言、和真实赛跑。
也许我们在网上“抢眼球”做得不够快,但我想说,新闻报道需要去芜存真,负责任的媒体要做的不光是及时确认和披露数字,还要甄别谣言和事实,给出灾后处置、救助伤员等方面的信息和方案,这都需要时间。而在官方舆情应对迟缓、本地媒体所能利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承受指责忍受奚落,这或许也是一种为了靠近真相的“逆行”。我们也许做得不够好,但我们从未放弃,我们拼尽了全力。
有人说,新闻不要煽情。作为媒体人,我同意,但也必须说我理解。当你面对严重负伤死里逃生的消防员清醒后第一句话是“火灭了没有”时,当你得知家境富裕的18岁战士在父母反对下坚持加入消防员队伍而最终在事故中牺牲时,当你面对从北京远道而来做志愿者、一人就能扛起伤员的19岁姑娘时……你会发现这些故事应该被记录下来,他们应该被铭记。记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为他们离得更近,情感也更细腻。当然,感动不等于放弃追责,流露情感不会忘记理智,天津不拒绝眼泪,但不止有眼泪。
有人说,天津不需要感动。但我想问,为什么不呢?事故发生后,塘沽甚至市区居民自发奔向现场,用私家车接载伤员送医,车灯照亮的街道甚至被外地媒体误认为是市民连夜出走;13日凌晨2时50分,血液中心即已发布抢救所需应急血液准备情况,同时公布献血点和预约电话,随后凌晨4时20分,登记预约群众超过百人,不到7点钟献血市民已在各献血点排起长队——大灾后的天津,面对的不是血库告急而是血库告满;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源源不断,发布需求信息后10分钟内救援物资就已得到解决……这一刻天津人没有旁观者。这就是天津人,或许前一秒还在因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骂街,但下一秒大灾来临时他们选择乐观直面并热心地伸出援手,面对谣言他们也担心也质疑,但转身就会在朋友圈转发辟谣、散发正能量的帖子。面对这样的天津人,为什么我不感动?
大雨倏然而停。作为一名普通天津人和媒体人,我想说,希望大雨能够洗去这几天来现场和舆论场的阴霾,但愿灾难带来的殇痛能够换来彻底的追查、长久的警醒、城市的进步以及市民的长久平安。▲(作者是天津媒体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