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非营利团体如何经营?
友声旅行团一直标榜为非营利团体,但是购置团所,兴办图书馆、运动场,印发团刊,都是需要经费的。如何解决经济来源,是每一个社团发展都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友声旅行团找到的对策是——会员制。
翻阅友声旅行团的简史,就会发现,在1925年之前,它的发展都是缓慢进行的,甚至在1916-1920年欧战期间完全停滞,其后虽渐次恢复,但团员人数增加的并不多。主创人员慢慢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团员人数的多寡不仅关系到每年经费,更决定了社团是否具有社会影响力。所以,1925年,友声旅行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发起了第一次新团员征求大会。征求期为一个月,分为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峨眉、普陀、五台、九华共九队,每队有领队一名,队员18人,每征集到一元算一分,最后评出团体优胜和个人优胜。
友声旅行团第十一届征求大会优胜队
这一竞争气氛颇为热烈的征求大会成效显著,当期就征得新团员370余人,团费745元。翌年开第二次征求大会,又添新团员750余人。1928年开第三次征求大会时,激增1940余人。征求大会自是每年举办,成为友声旅行团一年一度的盛事——征求会开始前印发《征求特刊》,说明此次的征求日期、征求目标、分队情况、计分标准,征求结束后则揭晓各队成绩,奖掖优秀,并举办新团员欢迎会。
友声旅行团征求特刊
至于团员类别,一开始只分为普通和维持二种,其后不断调整,则改为普通、特别、永久、基本四种,每种一次缴纳的团费也不同。按第五次征求大会说明,普通为3元,特别12元,永久30元,基本100元以上。普通与特别此后还需每年缴纳年费。考虑到1930年代上海市民的月平均收入(贫民8元,工人16元,下级职员33元,中高级职员167元),入团费并不便宜。由此也可看出,友声旅行团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的中上阶层。当时上海洋行林立,银行、保险、五金、百货各商会皆吸纳了不少华人员工,诞生了一批富裕的市民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薪资不菲又有充分的闲暇时光,渴望一种健康的“正当消遣”,而旅游无疑是最佳选择。加入友声旅行团,则不仅能在外出旅行方面享有诸多便利,更可利用团内各种设施,参与各项活动,广结良友,因此虽然入团需缴纳一笔不菲的资金,对这些市民仍颇有吸引力。
友声旅行团1927年职员全体摄影
友声旅行团一方面是积极发展新团员,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团员管理。团员入团后便会发放团证和团徽,告知本部章程、团旨、团训,一旦发生损害团体形象的行为,还会被开除出团。团内干部定期开展职员会议,协商各部门推进事宜,每年年末还会公布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自办的团刊上则会刊载聚会通知,各兴趣小组的最新活动,以及团员的最新消息。一系列措施努力之下,友声旅行团逐日茁壮起来,它在上海市教育局和工部局都有备案,是得到官方承认的公益团体,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知名度。
由于清末民初的特殊国情,中国的现代旅游业与世界相比,起步稍晚,但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国情下,诞生了友声旅行团这样特别的团体,放眼世界旅游发展史,都是稀见。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仅凭团员们的齐心协力,在那个旅游产业荒草丛生、萌芽初动的年代,竟也做了如许拓荒工作,尤其在社团管理方面诸多有益的举措,直到现在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