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从南京开往重庆的游轮“东方之星”永远停驶在长江中游航道301公里处。
“东方之星”倾覆于湖北荆州监利县境内的长江大马洲水道。澎湃新闻调查发现,此处江段2014年10月因整治施工,曾在枯水期对主航道进行调整,原本宽阔的左槽主航道部分被施工占用,通行航道被换至弯曲窄小的右槽航道。
事发前,5月29日,长江武汉航道局曾发布“重要航道信息”提醒相关单位和船舶,洪水期,乌龟洲等多处航道整治建筑物淹没于水下,船舶需严格按航标标示的航道航行,切勿穿越航道外,以免搁浅碰损事故发生;太和岭等多处急弯河段受弯道环流影响,水流极为紊乱,船舶经过上述河段时需加强瞭望,谨慎航行,避免因水流作用而发生船舶在航道外搁浅事故。
而太和岭就是事发地大马洲水道上两个弯道顶点之一,且事发河段也正在进行航道整治。
本文制图 姚勇
此外,大马洲水道位于一个大拐弯河段——窑监河段的下游。窑监河段是长江有名的浅险水道,素有“长江之曲,曲在荆江,水浅滩多,要数窑监”之称,相关研究论文均指此处为碍航严重区。新华网曾报道,每到长江枯水季,此处常有碍航事故发生,为了维护过往船舶安全,窑监河段还曾在枯水期实行间歇式禁航。
《湖北日报》2014年2月28日的一篇报道曾提到了事发河段面临的问题。这篇报道称,1999年,位于荆江河段的大马洲水道还是优良的天然航道,短短数年后,高滩崩退,中滩冲刷,低滩冲蚀,疏于防护的大马洲被冲刷得面目全非,成了“交错碍航的淤积水道。”
6月4日,交通运输部主管的中国交通新闻网报道提出疑问,长江荆江航段的地质水文条件是否与“东方之星”倾覆事件有关?
长江航道局高级工程师邓乾焕就此表示,荆江航段位于长江中游,该段水道在枯水期通航条件的确较差,但目前处于中水期,通航条件较好。根据6月1日发布的有关数据,该航道航行尺度为6米、航宽150米,而“东方之星”轮吃水深度2.5米左右,正常通航并无问题。此外,该航段为沙质河床,无礁石等碍航物。
事发河段曾调整航道,船舶沿“S形”窄小航道航行
根据交通运输部下属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宝船网记录下的“东方之星”最后的航行轨迹,6月1日21点31分11秒,在大马洲水道,它沿着何家湖—丙寅洲一侧的右航道逆流而上,停驶于长江中游航道301公里处。
而这条航道并非此水道的主航道,该江段航道2014年10月曾进行过调整。
长江航道局官网信息显示,2014年10月23日,为保障“丙寅洲高滩守护、大马洲护岸加固和大马洲高滩守护”整治工程在大马洲水道的施工,水道左岸主航道部分水域被占用,武汉航道局监利航道管理处对大马洲水道实施改槽(即调整航道)。
具体改动为:原沙家边—集成段沿左岸主航道航行,调整为沿丙寅洲—何家湖右槽航道航行。
其官网信息介绍,改后的航道呈S形,较以往主航道相对弯曲窄小。水道设置红浮9座,白浮12座,航道尺度为5.0x6.5x150米。为了确保航道安全正常,江洲基地工作人员曾在现场驻守,及时用高频向过往行轮通报航道情况。
同年12月31日,长江航道局副局级领导曾到大马洲水道考察并指导工作。长江航道局官网信息显示,由于船舶习惯航路的改变,航标被碰损失常频繁,自改道至此,被碰失常的航标达54座次;在当时受水位持续退落影响,改道后的大马洲水道右槽“航道条件日趋恶化,航道维护日益艰难”。
长江航道局是隶属于交通运输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长江干线航道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和航道行政执法等工作,此处监利航道管理处隶属于长江航道局下属的长江武汉航道局。
而另一长江干线水上交通管理部门则是长江海事局,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防止船舶污染水域、航行保障和行政执法,监利海事处根据划分隶属于湖南境内的岳阳海事局。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