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北京路商场,控烟监督员陈鑫卓(左)和林倩(右)做控烟宣传。
控烟监督员没有处罚权,主要职责是巡查。林倩在检查禁烟标识是否到位。
控烟员档案
人数:队伍拟招聘100人,目前到位36人。36名控烟员中,8人在市控烟办,其余28人分布在天河、荔湾、增城、花都区的控烟办。
性质:市级控烟监督员属劳务派遣,与市人社局下属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区级控烟监督员有劳务派遣,也有政府雇员。
学历:本科。
专业:临床医学、金融、会计、法学、工商管理、食品工程、水产养殖等。
年龄:24岁-34岁。
男女比例:女性13人,占比近1/3。
硬指标:不吸烟。
在广州,活跃着一批控烟监督员的身影,这36人自去年12月上岗以来,担负起有着百万烟民城市的控烟巡查工作。林倩是其中一员,入职半年多,她调侃自己“抓拍画面不会糊了”,而且劝说违法吸烟者,对方大都能灭掉香烟。
昨日是世界无烟日,林倩与7名控烟监督员代表一起,身披宝蓝色的新制服在琶洲会展中心亮相。这被看作他们的“成人礼”。作为政府雇员,控烟监督员招聘门槛不低:本科,35岁以下,全天一半时间在外巡街,但月薪才2500多元,这让市控烟办担心人才能否留得住。全城百名控烟员的招聘目标,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缺口过半数。更为关键的是,就算100人全部到位,能否“控”住广州的“烟”?
不吸烟不吸烟是控烟员招聘硬指标,尼康卡片机、统计表是出街巡查标配
5月26日下午,距离世界无烟日只剩四天。广仁大厦二楼,广州市控烟办十分忙碌,电话声不断。林倩手里拿着宝蓝色马甲,看个不停。
“我们的控烟监督员终于有制服了!”站在一旁的领导说。
换上制服,挂上工作证,林倩立刻进入状态,喊上搭档陈鑫卓准备出发。
一台尼康千元卡片机、各种尺寸的禁烟标识、几本控烟宣传册,加上巡查情况统计表—这些就是他们出街巡查的所有装备。
就职控烟监督员前,林倩在法院工作,担任辅助人员。“法院的工作比较琐碎,工作量也大。在网上看到控烟监督员的招聘,想尝试换一份工作。”林倩说,招聘要求应聘者会摄影,“我当时就想,带着摄影工具去巡查,这会是怎样的一份工作?”
带着好奇,林倩成为了一名控烟监督员。包括林倩在内,广州首批控烟监督员共36名,其中8人在市控烟办,其他28人分布在四个区。具体为,天河区控烟办9人,荔湾区控烟办8人,增城区控烟办5人,花都区控烟办6人。
36名控烟员以男性居多,年龄最大的34岁,清一色本科生,毕业学校大多在广东,专业五花八门,包括了临床医学、金融、会计、法学、工商管理、食品工程、水产养殖等,更有一位控烟监督员曾在军校里学军械工程。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吸烟。市控烟办认为,控烟监督员应该身先士卒,招聘时把“不吸烟”列为硬指标。
和大多数女性一样,林倩也反感吸二手烟,“闻到烟味就觉得很不舒服”。“男朋友最好不吸烟,毕竟要支持我工作嘛!”林倩笑着说。
要想成为控烟监督员,除了不抽烟,还得经过专门培训,市控烟办称为研究生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国内外的控烟现状、控烟执法及控烟劝阻经验等。
去年11月26日,控烟监督员首次在控烟执法中亮相,面对媒体镜头显得腼腆而紧张。经过一个月专门培训,他们正式上岗。
“黑名单”面对不配合控烟的场所,控烟员没有执法权,但可以把它列入黑点
入汛以来,暴雨天接踵而至。5月26日下午,巡查车刚在广州医科大学荔湾医院附近停稳,车外暴雨倾盆。林倩和陈鑫卓在雨中一路小跑进入医院。
当天下午的巡查选在荔湾区中山八片区,因为那里商业聚集、人流集中。控烟巡查多半会选择这类地方,“能集中体现当地的控烟现状。”林倩介绍。
陈鑫卓先拿相机把医院的名称、门牌拍下来,以便存底。林倩则穿过人群来到一楼大堂,到前台出示工作证表明身份。
控烟监督员没有处罚权,主要职责是巡查。“巡查重点是,这些无烟场所的禁烟标识是否到位、吸烟区设置是否规范、是否有人违法吸烟。”林倩四处张望,跟着指示找到了吸烟区,“这里虽然远离人流,但没有吸烟区的明显标识,也没有丢弃烟头的容器。这样的吸烟区肯定是不合格的。”
林倩和陈鑫卓商量后,找来医院负责人当面提整改意见。“下次如果来发现问题,就要罚款了。”林倩提醒,对方诚恳表示,会安排整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