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们痛批过哪些事?
总理的“痛批”,就是一面针砭时弊、映照改革阻力的镜子。总理们或言辞激动、或语气沉重的话语,都成了国家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记录。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朱镕基、温家宝还是现任总理李克强,都曾经对改革进程中一些不满意的现象进行严词批评。
总理的“痛批”就是一面针砭时弊、映照改革阻力的镜子。国务院的会议上、实地考察的现场、实况直播的记者会中,都曾留下总理们或言辞激动、或语气沉重的话语,这也成为国家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记录。
李克强:中央研究了一年多,各种手续再走上一年
批“处长治国”的细节,大家可能已经比较熟悉了。
今年4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 ‘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中央研究了一年多,拿出政策,结果各种手续再走上一年,这不是闹笑话吗?”
4月29日,国办下发通知,首次明确文件会签时限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遇有重大修改,也不能超过10个工作日。
类似的痛批声,在公开资料中,17年前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也曾响起过。
1998 年3月24日,时任总理朱镕基这样描述“处长专政”的现象:“有些部门,处长在那里做主,地方的省长、市长来看他,他对人家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国家计委就存在这种现象,地方有很强烈的反映。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地方的同志跑到她跟前去汇报,不但不让人家坐,而且连眼皮都不抬。变成‘处长专政’那还得了?”
朱镕基:一年半内做了差不多十次批示没落实
这是《朱镕基讲话实录》披露的一次“吐槽”,这本书还记录了他“严厉”批评国务院办公厅作风的细节。
“我在一年半之内做了差不多十次批示,到现在还没有落实。因此那天开总理办公会议,我做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可到现在也还是没有结果,认识还没完全统一。”朱镕基说:“就是有些人凭自己的想法办事,管你是总理讲的还是副总理讲的,他都不当一回事,随随便便就给你否了或者给你拖延。这么下去怎么得了!我一想到这件事就非常痛心。”
痛批过政策落实难的,不仅是朱镕基。
上任至今,李克强一直在以推动简政放权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而政策落实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
去年5月份,李克强在相隔仅一周左右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就曾两次严词强调“抓落实”。
“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而一周前李克强质问,“在座的各部委,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了没有?你们各自的责任履行了没有?”他语气严厉,“各位,你们要‘守土有责’啊!”
李克强:一个副部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
碰见政策走了样,总理也会拍桌子。
在去年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谈到,有一位副部级官员,村干部为了“讨好”他,一直给他父亲发放低保。
“这用得着吗?难道一个副部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说白了这就是送人情嘛,这坚决不行!”说到这里,李克强重重拍了下桌子,“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披露制度严格建立起来,防止暗箱操作,低保金的发放要像划分土地那样,让老百姓监督。”
朱镕基: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贪官污吏
桌子,朱镕基没少拍。
2002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记者“如果下任总理不是你的话,你觉得他在哪个方面应该向你学习,在哪个方面不应该向你学习?”的问题时,时任总理朱镕基顺便澄清了港媒对于他“朱铁面”的报道——
“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吗?板凳绝对没有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