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史沫特莱在延安
1937年1月底,美国人史沫特莱来到延安。延安交际舞就是在其传授之下逐渐时兴起来的。《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一书披露的信息显示,谁会想到,这竟然引发了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矛盾,导致二人分手。
女记者赴延安“啃”了朱德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
同月底,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到延安作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
史沫特莱是继埃德加-斯诺到中国革命队伍里采访的第二位记者,并且事先得到了宋庆龄、斯诺等人的介绍,所以很受重视。
抵达延安的当天晚上,史沫特莱先后见到了朱德和毛泽东。
她回忆对朱德的第一印象说:“他有五十多岁了,相貌和蔼可亲,额角布满皱纹。他看起来确像红军之父。他满面春风,连连对我说欢迎,并向我伸出了双手;我用双臂抱住他的脖子,在他的脸颊左右亲了一下”。
这两个响亮的热吻,在当时和以后的许多文章里,都被说成是史沫特莱抱住朱德的脸狠狠地“啃”了两口。
拥抱亲吻完毕之后,史沫特莱在这个结实的人物旁边走来走去,直爽地说:“让我好好瞧瞧你!”
第二天,中国文艺协会和新中华报社联合集会,欢迎史沫特莱的到访。
史沫特莱带来交际舞
史沫特莱初到延安,被安排住在东邻城墙的原来一家地主的院落。
后来,该院落被征用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外交部招待所,她们就迁住凤凰山东麓的窑洞里。
与她们比邻而居的是共产国际常驻中国顾问奥托-布劳恩(李德),以及当初随斯诺一起来陕北的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马海德)。
他们的窑洞里有一台轻便的留声机、不多的几张唱片。
很快,在史沫特莱的住处就出现了私人性质的娱乐晚会。有了留声机和唱片,当然就少不了要跳交际舞。
据史沫特莱回忆,毛泽东刚开始“由于自尊心强,他不学跳舞,生理上也没有节奏感”,却经常光顾客人们的住处。“有时候,我给毛泽东写一个‘请即来一谈’ 的便条,他很快就来了,手里提着一袋花生米。于是外国朋友引吭高歌,中国主人拍掌击节,歌罢由中国主人们或唱歌或讲古,窑洞满座,谈笑风生,一时成为乐事。”
此时,史沫特莱会邀大家排成一队,教他们跳弗吉尼亚土风舞,继之教授西方式的 交际舞。
史沫特莱回忆:“朱德同我破除迷信,揭开了交际舞的场面。周恩来接着也跳了起来,不过他跳舞像一个人在演算一道数学习题似的。彭德怀喜欢作壁上观,不肯下来跳一次舞。贺龙在青砖铺的地上随音乐旋律一起欢跳,他是身上惟一有节奏感的舞师。在延安的妇女中间,我赢得了败坏军风的恶名。人言可畏,群情侧目,以致有一回朱德邀我再教他跳一次舞时,我居然谢绝了他。他指责我怕事,说道:‘我同封建主义斗了半生,现在还不想罢休!’我只好站起来以民主的名义和他跳了一次。”
慢慢地,交际舞逐渐出现在公开举行的晚会上。
当时延安古城里的钟楼东侧有一座不大的基督教堂,被辟为中共中央大礼堂后。几乎每个周末的晚上,这里都举行晚会或舞会。
史沫特莱和她的“学生们”成了舞会上的“明星”。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