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份有关“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复旦大学的这项研究针对江苏、浙江、上海1000多名8到11岁的在校儿童尿液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近6成儿童检出尿液中含有抗生素。
这些儿童体内的抗生素究竟源于何处?如果真如研究报告所显示的那样,我国儿童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下,这又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哪些影响?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课题组历经1年多,通过监测上海、江苏和浙江的1000多名8到11岁在校儿童人群的尿液,证实样本儿童体内确实存在低剂量的抗生素成分。
研究结果显示,有58%检出1种抗生素,四分之一检出超过2种抗生素,有些样本甚至有6种抗生素。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儿童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如果这些成分长期存在于体内,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儿童家长们表现出了种种担忧。
家长1:第一(感到)很担心。这个太吓人了,整个人活在不安全当中。我觉得非常紧张,吃什么东西都不放心了。第二,确实有点无奈。因为这个不是老百姓能够解决的。
家长2:听到这个事,我觉得特别可怕。我想问,这个抗生素的成分到底是哪里来的?
不仅家长担忧,就连医学专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
卢洪洲:“从儿童体内检出这么多的抗菌药物,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给我们这些医学从业人员一个很大的警示和提醒。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老师表示,现有的研究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抗生素暴露对健康有多大影响,以及应采取什么措施都扔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朱老师:这个(正式论文)就是学术型强一点,写法上有点不一样,内容应该是基本差不多的。
研究人员发现,泰乐菌素、金霉素、恩诺沙星这3种是只限于畜禽使用的抗生素,但它们在儿童体内都有检出。换言之,不仅是临床治疗,环境与食品也可能成为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
根据复旦学者的这篇研究文章,儿童的抗生素可能有以下三个暴露源,分别是:临床使用、自我药疗、摄取了受抗生素污染的水或食物。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经常在样本中被检测到,但事实上,由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诱发软骨病和关节病,除非极为严重的细菌感染,一般不得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同样,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牙幼稚发育不全和乳牙不可逆的染色等副作用,四环素不能用于8岁以下的儿童。因此,学者们怀疑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出现在儿童尿液中,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污染的水或食物。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永红教授指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因为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抗生素药物残留在环境中。
肖永红:一方面是农业、养殖业和人为原因,还有药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残留,甚至包括老百姓平时生活抛弃掉的药物,都可能导致环境中药物的增加。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85%用于国内的医疗和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超过美国10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付涛认为,尤其是在养殖业的应用上,抗生素药类残留最容易污染水体。
付涛:我们大量的抗生素来自于畜禽养殖以及农业污染。为了防止大量圈养的,集中养殖的畜禽不生病,会大量的使用抗生素,这些(动物饲料、排泄物)排出去进入天然水体,地下水体很多。
研究表明,中国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状态可能会加重细菌耐药,从而威胁重要的临床治疗,也可能成为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潜在危害。此外,抗生素被机体摄入吸收后,绝大部分以原形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对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造成污染。这些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又会通过生物链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构成潜在危害。
长期关注地表水水源地水质问题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彭文启进行介绍。
彭文启:现在抗生素是污水处理厂没有设备处理,自然界也很难降解,据我了解要完全处理掉至少可能需要一笔很大的投入。另外,它的影响效果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虽然这项调查研究的样本主体是儿童,但在医学专家看来,滥用抗生素在中国极为普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表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多种病变。他提醒说,一定要规范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卢洪洲:抗生素长期使用或者滥用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病毒感染使用了很多抗菌药物,这些药物对病毒本身不起作用,反而增加了毒副作用。第二,是药三分毒,青霉素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可以导致耳聋,有些还是不可逆的,导致终身残疾。所以,抗菌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要高度重视。
有关抗生素,吃还是不吃,究竟怎么吃?其实是个老话题了。比如说,儿童发烧后该不该吃抗生素呢?相关专家表示,这还得听从医生建议,“该吃的抗生素,还需要吃。”但过度使用或者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很多家长一直担心,儿童服用抗生素后,抗生素会不会一直残留在体内?医学专家解释说,抗生素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快,大多数抗生素半衰期为数小时至十几小时,不会在人体内残留。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