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推进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他也有压力很大的时候。据称,仇和主政宿迁时期,压力很大时,会在夜深人静前往宿迁凤凰岭公墓,在那里呆上几个小时,寻找自信、勇气和胆量。
仇和——这个中国政坛改革风云人物,曾经在十年前被《南方周末》等媒体推崇的“能吏”和“明星官员”,再次让全国媒体聚焦是在今年的两会结束当天,只是,这次他却被中纪委拉下了神坛。
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当天,中纪委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3天后,中组部证实,仇和被免职。
58岁的仇和,是近20年来中国官员群体最具争议的“明星式”人物。他的政坛生涯起步于江苏小县城,从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和云南省委副书记,直至最近落马。在20余年的仕途当中,其从政轨迹无不伴随“拆建修”。
然而,素以“改革家”示人的仇和,终究未能破除大拆大建往往蕴藏巨大腐败的魔咒。
主政昆明4年,“最富争议”的仇和仍旧伴随着争议前行,即便4年之后,他官至云南省委副书记,其执政昆明时期的影响依旧持续。
修路、修地铁、整肃公务员队伍、治水等一系列措施,曾让昆明的普通市民拍手叫好,他强力推行的城中村改造以及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和反感。
而他在江苏任职十余年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后续执政者仍在延续。
知情人称,宿迁时期的仇和,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时常去当地凤凰岭公墓,在那里呆上几个小时,寻找自信、勇气和胆量。
□本报记者 刘飞超 黄敏 发自昆明 宿迁
昆明“猛药”
昆明市民对仇和的感情颇为复杂,每每被问及对仇和的印象,他们都是一阵沉默,然后回答,“他这个人不好说。”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年,得知仇和来昆明履职市委书记的消息,他对仇和抱有很大希望。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在东部城市锻炼过的干部,一定会带着昆明快速向前发展。
昆明当地一资深媒体人士也坦言,仇和的到来确实给昆明官场带来了一股活力。
治吏,是仇和在昆明下的第一剂猛药。
2008年2月16日的《昆明日报》按照仇和的要求,用4个整版详细公布了昆明市所有党政机关一把手的联系电话和职务分工。
一位在《昆明日报》工作10年的记者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当天的《昆明日报》很快卖断货,报社不得不紧急加印了3万份。这份已创刊50年的党报,已很久没有这么受到市民的欢迎 。直到今天,很多当地市民家里还保存了当天的这份报纸。
2008年2月20日,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昆明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因为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蒋文辉也因此辞职。这让当地的公务员队伍听到仇和的名字不寒而栗。
“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能无恃无畏。”2007年12月28日,仇和刚到昆明上任5天,曾用“八无”表达了自己孤身前来昆明主政的决心。
不过,在仇和被宣布落马3天之后,他入滇唯一带来的“自己人”,跟随他20年的前秘书、昆明市副市长谢新松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纪委宣布正接受调查。
高情商与禁言
长江商报记者在宿迁采访数天发现,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居民,会同宿迁人一样,几乎没人不知道这位已经离开近10年的市委书记,且口碑很好。仇和的任何动向,都牵扯着宿迁市民的神经。
宿迁市一位公务员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仇和落马,他们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猜到,两周前从上面传来消息,几乎已经确认。但当中纪委网站公布消息时,该公务员称,只能用“很震撼”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是宿迁第二任市委书记,是非常著名的干部,对宿迁的影响太深了;另外,他是个很能干的人,在宿迁人心中,他不贪,有包青天的感觉。”上述宿迁公务员说。
“宿迁的绿化这么好,这么多路,都是仇书记主政时建起来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指着市中心地段说,在20年前,这里都是农田。
上述公务员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同仇和接触过两次,这位市委书记留给他的印象是:精力充沛、情商高、很能干。
比如他同大家一起吃饭,有个几桌人,虽然身为市委书记,他还是会一桌桌去敬酒,不管面对的是省厅处级干部,还是一个小办事员。
开会时,仇和很能说,口若悬河。“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领导”,说起话来都是排比句,说起数字来都如数家珍。这位公务员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仇和“能力很强,思维很快”。
昆明市接触过仇和的人也有类似的感受。王媛(化名)是昆明当地一媒体记者,仇和在昆明的4年,她一直跟访。在她的印象中,仇和经常半夜布置工作,不仅是他身边的人,搞得跑市委市政府口线的记者也很累。因为工作关系,她经常会听仇和发表讲话,“他讲话很有水平,能看出来读过很多书。”
尽管外界对仇和颇多质疑,不能否认仇和对昆明发展的尽心尽力,“他那标志性的眼袋,到了昆明之后又大了不少。”王媛说。
昆明当地一投资商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就是因为听了仇和的一次讲话,决定到昆明投资。
作为一个被媒体捧出来的明星官员,仇和对媒体的感情颇为复杂,有时候开明,有时候又斤斤计较。从2007年到昆明履职之后,仇和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
云南一家省级报纸,因为多次报道得罪了仇和,仇下令昆明全市所有政府机构不准订阅该报。
在仇和离任昆明之后,国内一媒体曾刊发过一篇报道,对仇和在昆明4年的功过进行了评判,事后,仇和的秘书曾多次打电话进行交涉,但最终不了了之。
一位接近云南省纪委的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早在两年前,云南省纪委就开始做外围调查,很多线索都指向了仇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