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的区域被开发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不过百来年,它历次被改造、修整和扩建,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变迁。几乎所有的广场都是政治建筑,而有些广场,比一般的广场都更贴近政治。它存在于国徽上、纸币上、新闻联播里,在各家的影集、镜框和书桌玻璃板底下。
天安门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源于1914年。而在此之前,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天安门前身叫承天门,落成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是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晚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安门广场被当成了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图为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皇宫占领式。新华社发(注:本期部分图文来自《博客天下》 )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天安门城楼上以宣统皇帝(溥仪)名义发布退位诏书。1914年5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了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拆除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图为1912年,北平天安门城楼高挂“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幅标语。FOTOE
正因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才可能在天安门广场上展开。由于不满北洋政府在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数千学生云集天安门广场附近,打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政府作出回应。此后,游行示威成为北京城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而天安门广场也几乎成了必到之地。
1928年,蒋介石二次北伐胜利结束军阀混战,当年7月,北平军政各界组织7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祝捷大会。同年8月24日,孙中山遗像被挂上了天安门城楼,这是天安门城楼首次挂个人画像。图为1929年,孙中山灵榇送殡队伍经过天安门。FOTOE
1937年,日伪政府统治下的北京,贴着“建设东亚新秩序”标语的天安门城楼。FOTOE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画像也曾短暂地悬挂在天安门上。Roger Viollet/Getty Images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