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青
一袭橙色风衣,丝巾简简单单挽个结,恬静的微笑,淡淡的湖南口音,眼前的毛小青,不像“女强人”,更像温婉的大学老师。
但她又的确有着一份成功的事业:1996年辞职下海,在北京开毛小青美食城,最高峰时有过8家连锁店,一道红烧肉远近闻名;2007年,她又在北京南郊大兴区开了建筑面积逾两万平米的红星韶膳毛小青国际养生会馆,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湘菜名店”称号,给自己“毛氏家族第一位下海者”这个身份交出了一张满意答卷。
没错,60岁的毛小青正是毛氏家族后人,毛主席的侄女。
11月18日,她到汉参加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湖北红色书画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会后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自己从电子工程师跨界转型、从湖南到北京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一个电子工程师的跨界
在毛主席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是1959年回韶山看望亲属期间所摄。照片上,他亲切地抚摸着一个女孩子的头问长问短,女孩正是毛小青,时年5岁。
毛小青的父亲毛泽连是主席排行第九的堂弟。毛家泽字辈总共11人,10男1女,唯一的女性是23岁当游击队队长时牺牲的毛泽建。
在韶山冲长大的毛小青,16岁参军,进入桂林陆军学校学习有线电载波专业。“我在部队负责载波通信,每天都做好维护,终端机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这是一个细致活儿,维护的程序日日重复,毛小青从未厌倦。这与餐饮业大多数流程的重复颇为相似,可以说,这份细致和耐心,为她日后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1976年,毛小青从部队回到湖南,在湖南广播设备厂当工程技术人员。至今,毛小青都记得自己当年参与的两大科研成果:水下鱼雷发射仪器及电视台开关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企迎来阵痛潮,毛小青的生活也随之改变:调到湖南省旅游局下属的东方宾馆,主管餐饮。转行不懂没关系,只要花时间,都能研究出来。菜品搭配、服务质量……在她的悉心打理下,宾馆的餐饮生意日渐红火,餐饮部员工第一次拿到丰厚奖金,成为别的部门同事艳羡的对象。
而同事的信赖,最终成为她进京创业的其中一个推手——在当时,北京兴起“毛家菜”热,不少人邀请毛小青利用自身的餐饮优势进京试水。但身为毛家人,她对下海做生意有着重重顾虑。直到1996年,在毛泽东女儿李讷的鼓励下,她终于下定决心辞职,找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借了12万元,带着一干追随她的餐饮部同事北上,在北京市中心开出第一家“毛小青美食城”。
“睡凳子”拼出8家连锁店
谈起18年前,42岁的自己在北京白手起家的经历,毛小青感叹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创业之初,毛小青的思路就已十分清晰:做以韶山地域饮食风俗为底蕴、以毛泽东的个人饮食习惯为特色风格的家常风味湘菜——“毛家菜”。毛主席逝世后,他的厨师和秘书便归纳了几十种他喜欢吃的菜,命名为“毛家菜”,鲜辣的剁椒鱼头、香甜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的火焙鱼等,都是其中代表。
毛小青找到毛主席的厨师留下的菜谱,加以整理、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家菜。为了保证正宗的湘菜风味,她定期从湖南采购食材和调料。
尽管定位明确,味道正宗,毛小青的创业却非一帆风顺。她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饭店,选择完完全全靠自己。由于资金有限,最开始,毛小青只能和女员工们挤在一起睡,“十条凳子,一边拼五条,大家挤着睡。因为铺的是地板砖,凳子容易滑,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地上,爬起来重新睡”。曾有媒体这样描述她的经历:“既当服务员,又做传菜工,还到厨房打下手,累了一天,饭店打烊后还得扫地、洗碗……由于疲劳过度,一次洗碗时,洗着洗着她眼前一黑,一头栽进了水池里,头被磕出一个大口子。送到医院,她被查出严重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医生要她停止工作。”
经过辛苦打理,美食城的生意日渐红火,次年,毛小青开始向外扩张。她接手了广安门一家3000平米的酒店,仅仅几个月就让该店起死回生,生意爆棚。但不久,市政施工拆迁,毛小青只得黯然退出,50万元租金就此打了水漂。
记者问毛小青:“这么苦,有没有后悔过?”她摇摇头:“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干一行爱一行,可以不睡觉,也要干好,不干好不罢休。”
吃一堑长一智,遇到合意的店面时,她仔细调查周边信息,稳扎稳打,最高峰时曾开出8家店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