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价值4000亿美圆的能源协议,令到西方社会一片譁然,有保守派舆论认为,中俄的结盟将使全球格局走向对立。
近日,《华盛顿邮报》刊登著名保守派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的评论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中俄关系提升将破坏中美关系30多年来的积累,普京此次访华破坏了尼克松和基辛格建立起的中美关系架构。如果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得以落实,那世界将再次由单极走向多极。文章编译如下:
普京转头向东,俄罗斯重返亚太,我们不希望看到事还是在週三发生了。
在上海,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圆的能源大单,未来30年,俄罗斯将持续向中国出口西伯利亚天然气资源。这是一张海量的订单,仅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天然气管道,就是价值700亿美圆的基础设施项目。
为了制裁俄罗斯,欧盟曾威胁取消对俄天然气进口,现在,普京高调地证明他已有了下家,这笔订单也让奥巴马的孤立政策显得滑稽,当普京宣布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能源联姻的时候,真不知道是谁孤立了谁。
上个月访问亚洲,奥巴马也想和日本签订重要的贸易协定,借此巩固同盟,彰显“重返亚太”战略,但最后他却空手而归。
制定外交政策的团队甚至还看不明白,中俄已经回到了19世纪。在当下这个以法治和规则主宰的21世纪,中俄又操纵起权力平衡的游戏(balance of power)。奥巴马指责中俄应履行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在乎这些准则,他们加入世贸组织,是为了获取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转头,他们又会在网络空间和知识产权的领域肆意欺诈;他们将国际准则理解成帝国主义推行的规则,是打压俄罗斯发展和遏制中国崛起的天鹅绒手套。
奥巴马遵循国际准则,而俄罗斯和中国却被国内的民族主义骑劫,试图恢复旧时的版图,普京把乌克兰的南部和东部看作是“新俄罗斯”的重要构成,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很多主权宣示(例如南海九段线)也违背了国际海洋法。
普京访问上海,就如同尼克松1972年访华,中俄日渐升级的友好关系正在扰乱尼克松和基辛格缔造的外交成果,中俄结盟将对国际均势造成重大改变。
1972年的“战略政变”使当时的苏联不得不重新审度国际形势,而现在,普京把同样的问题留给了我们——中俄日益提升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是自柏林墙倒塌以后首个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际联盟。
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奥巴马在继承的同时也削弱了它。在这次亚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全新的安全观念,新的体系中纳入了俄罗斯和伊朗,却把美国排除在外,这是对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开挑战。
如果新的安全观念得以执行,那维持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单极格局将被打破,形成以两个阵营为主导的多极世界,虽然,他们不再像冷战时那样意识形态鲜明——不是为打垮另一方,而是为了获取统治和支配权。
这样看来,奥巴马早前“没有一国能支配另一国”的论调显然是消极的,一方面他的“重返亚太”战略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他又力求美国在埃及、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地区保持克制。美国影响力跌入40年来的最低潮,已经是“既成事实(fait accompli)”。
当美国在削减军费预算的时候(2017年的军费开支将下调3%),俄罗斯正在重组武装力量,中国也在打造一支能够进入太平洋的海军。
衰退不是先决条件,而是一种选择,对于奥巴马来说,外交政策的选择决定了他作为美国总统的历史定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