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皖南山区的安徽槐塘虽然其貌不扬,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村”。村内2000人中,近千人曾务工经商闯荡西欧,村内约80%以上的农户家有亲人在海外。
安徽歙县槐棠村,王紫薇在村口的小店里静静地坐着,她的耳朵已经不行,出来也就是散散心。与身上朴素的衣服相比,她手上簇新的手表、硕大的罗马金戒指和手镯显得很突兀,她说,这些都是在国外们的儿孙们给她买的。 吴芳/摄
在槐塘,像王紫薇这样儿孙移民打拼,老人留守村中的情况不在少数。透过一栋徽式小楼硕大的不锈钢门,罗银柳老人独自坐在阳光下,一边用手指着书上的文字,一边大声诵读着圣经,方言夹杂着年迈,口齿有点不清,但这却是老人一天最大的精神寄托。92岁的罗银柳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但她的40多个子孙散落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老家的这栋大房子,平日只有她和保姆住。 吴芳/摄
槐塘村的“出国潮”兴盛于上世纪80年代,大批村民如潮水一般前往荷兰、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闯荡。因为在很多村民看来:在国内做生意,要靠头脑、攀关系、看运气,在国外只要勤奋就可以了。村民邱海燕家的出国潮已经延续到第三代,她身后的别墅是侄儿王震的。这座全西式别墅,仅仅框架就花了100多万,院子里还有游泳池和车库,院子大门全部是电动的。王震远在西班牙,房子就交给婶婶照看。 吴芳/摄
家里来了客人,邱海燕习惯用孩子从西班牙带回的火腿招待。 吴芳/摄
邱海燕的小儿子也在西班牙。他从16岁离开家到西班牙读书,至今已12年。“孩子毕业了,就留在了西班牙工作。”邱海燕说,现在孩子有两个汽车装饰店,赚不赚钱她不清楚,也没有去过问,只要安全对她是最大的安慰。想孩子的时候,她就一遍遍看手机里存着的旧照。 吴芳/摄
邱海燕在展示自己家里的欧元钞票。这些钱还没有兑换成人民币,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欧元。 吴芳/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