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首页截屏图
一名“开国少将”的儿子告诉记者,民间红色社团绝大多数的活动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具有某种政治诉求,但因为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身份,他们在活动上不经意的致辞或发言,有时会被放大甚至误读。选择中红网,或者其他的媒体,是因为这些红色社团也需要信息出口。
早报见习记者 卢梦君
中红网突然红了。
2月18日,一篇关于胡乔木之女“称赞中央‘打虎’”的报道,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
这篇稿件的原题是《特稿:红色社团举办新春团拜 赞誉新一届党中央“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作者李学叶。
“红二代”、领导人等元素让这篇稿件吸引了众多关注,而更多的疑惑指向了稿件的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简称中红网)。
“这个网站是什么来路?”有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
“哦,这是小李”
浓眉、短发、戴副眼镜,25岁的李学叶已在中红网工作了3年。他曾在老家河北邢台读书,大专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家网站工作,既负责写稿也负责摄影。
今年3月上旬,“两会”期间的北京一连几日的好天气。没有雾霾的袭扰,阳光沿着位于北京西二环附近天宁寺旁窄小的胡同,一路洒进北京唱片厂的院子里。
中红网的办公室就设在这个院子里。李学叶收拾了一下房间,引着记者在靠近门口的沙发椅上坐下。
这间办公室其实兼具办公与住宿的功能,由于东西堆得太多,几乎只剩下一个人在其中行走和转身的空间。
乍一看,室内的几排钢制书架格外引人注意。书架上,书和杂志摞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毛泽东、周恩来、红军、红色旅游等是书背上常见的字眼。
李学叶主要的工作范围在北京、河北和山西等华北地区。他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准确地说,他本是“理工男”,“对理科不怎么感兴趣,就转行了。”
回答记者提问时,他时常露出腼腆的笑容,嘴角现出淡淡的酒窝。
对于中红网涉及历史题材的兴趣,也不是与生俱来。“我原本并不了解这些,如今慢慢地接触多了,也开始喜欢了。”李学叶说。
“你们是怎么获得这些‘红二代’活动信息的呢?”早报记者问。
“平时他们有什么活动,就会给江山老师或我打电话。”他所说的江山老师,就是中红网的总编辑。
“那你们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我来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一些联系了,可能是我们做事认真,如实报道,信誉好吧!然后,平时出席这些活动多了,大家都认识了,‘哦,这是小李。’以后有活动就会通知我,让我去写稿或拍照片。”李学叶回答道。
红色底子
“打造红色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延续红色生命。”这是中红网对自身的定位。
该网站这样介绍自己,“中红网由北京的中央新闻单位一批热爱红色文化事业、有志红色旅游宣传的同仁联合创办的。总编辑由新华社高级记者江山担任。”
除了提供全国各地200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路线的图文介绍,中红网还有数十家以红色纪念馆、景区为主题的子网,“组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红色网群”。
然而,红色旅游信息并不是这家网站的重点。在网页满目的红色背景下,一些具有“红色背景”的新闻被放在醒目位置。
例如:《特稿:周恩来亲属等红二代纪念周总理诞辰116周年》发表于3月6日,《特稿:伟绩彪青史 丹心天地鉴—深切怀念老领导习仲勋同志》发表于3月3日,《特稿: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周年暨〈老区书画报〉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发表于3月1日……
王东哈、赵朋洋、李学叶、徐敏峰等,以及中红网的总编辑江山,都是这些“特稿”的主力作者。
目前,中红网的全职工作人员仅有6人,除了江山,李学叶和小徐(驻长三角)外,还有3名全职工作人员在位于石家庄的网站编辑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