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一年的第二天,2014年1月2日,河北省委机关报《河北日报》头版刊发《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文章回忆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正定的岁月,文章虽对习近平在正定工作3年多的经历充满溢美之词,但也鲜见的曝光那一时期习近平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他在正定的3年多时间里睡在办公室,床铺“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木板,铺上一条打满补丁的旧褥子”等,而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亦展露出习近平的政治智慧,如善于利用资源,对“老同志”的尊敬等。一些习近平当年在正定的工作照亦是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这篇多达两个版面,长近1.6万字的文章回忆了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的过往。对于习近平初到正定,文章这样描述: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82年4月初的一个上午,一辆绿色吉普车开进了县委大院,从车上跳下一位高大魁梧的小伙儿,身着褪色军服,背着简单行囊,住进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开始,人们对这个从京城来的年轻人有着各种猜测,不知道他是中央机关派来锻炼的干部,还是来基层体验生活的文化工作者?
1983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赵村群众交谈。
文章称,当得知这位年仅28岁的青年是来这里担任县委副书记时,有些人不以为然,说什么高干子弟,无非是下来镀镀金、做做样子,用不了半年,吃不下这份苦就会卷铺盖走人。还有人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言外之意,对他不抱什么希望。
不过,在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1年零3个月后,1983年7月,习近平开始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文章描述成,正定的老同志曾对习近平有过这样的评价:平易近人、沉稳、健谈、自信、谦和;是位年轻干部,但做事老练成熟;是位高干子弟,但非常朴实,工作既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
而习近平善于利用政治智慧亦从文章中的细节中可以看到。据称,当年为筹建筹建“荣国府”,正定县委和县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但这时,《红楼梦》剧组内部发生了一些问题,需要追加投资,修建“荣国府”一事有告吹的危险。习近平知道后,“立即给北京一位朋友写信,请他出面协调。这位朋友很帮忙,协调中央电视台同意一次性投资38万元,问题得到部分解决。”文章虽然没有透露这位朋友具体是谁,可以看的出习近平深知如何利用自己红二代所拥有的政治资源。
1983年12月22日,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发展商品生产三级干部会上讲话。
还有一个例子亦体现了这一点。据文章称,当时正定这个全国闻名的高产县竟有不少农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习近平志和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主张立即向上汇报,请求把粮食征购基数降下来,并主动请缨,处理此事。当时县委书记冯国强、县长程宝怀考虑到习近平刚到正定工作,不愿意让他出面,怕对他造成不好影响。习近平说:“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问题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你们不用担心。”于是,他和吕玉兰一起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
当然,在他离开正定之后,亦不忘维系与当地干群的关系。据称,他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邀请24名正定县干部和16名石家庄地区干部到福州挂职煅炼,学习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他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促成正定与温岭、台州等市建立了友好县市关系,还安排浙江经济专家、企业家来正定介绍经验,并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经验介绍给正定,在他的协助下,正定后来建立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1984年5月,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到正定县武警中队调研。
从习近平离开正定到到其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前曾5此回到正定。1991年、1993年和1997年春节,“他三次踏上第二故乡正定的热土,还像当年一样,和干部谈心、与百姓拉家常”。2005年4月2日,习近平第四次回到正定。他专程看望了已故原省领导邢崇智、解峰和冯国强的遗属,每到一家,他都是热情地叫“阿姨”,关切地询问身体是否健康、生活上有没有困难。2007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后,第一次离京考察,就来到正定。这是习近平“离开正定后第五次‘回家’”。而在习近平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后,亦将自己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联系省定为河北,并再次回到其从政首站正定调研。
此外,文章还披露了习近平当年在正定衣食住行的细节。据称,习近平在正定的3年多时间里,睡在办公室。他的床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木板,铺上一条打满补丁的旧褥子。而在吃饭问题上,习近平总是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他说,“吃大锅饭”好。一是可以边吃边聊,相互交流;二是可以互相监督,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三是可以边吃边谈工作。可谓一举三得。据称,上级来人都是用正定的传统饭菜招待,如扒糕、猪头肉、馄饨、缸炉烧饼、荞麦面饸饹。“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常说的‘正定宴’”。客人要是喝酒,那就上正定当地产的的醉八仙、常山香。而出行方面,据称只要不出城关,他就骑自行车。“他对身边的同志说,骑车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