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始终是舆论焦点。
西南大旱、汶川地震和三峡工程是否有关系?长江稀有物种和鄱阳、洞庭两湖是否受三峡工程影响?12月14 日,是三峡工程开工纪念日。兴建20年、枢纽成功运行10周年之际,记者探访国务院三峡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并走访三峡坝区及下游,试图梳理解读笼罩在“三峡工程”上的焦点问题。
1 地质灾害因水起?
危岩崩塌险情难预测
三峡地区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记载的大型崩塌滑坡就有10余处。三峡蓄水以后,库区地质灾害情况如何?
据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张诚介绍,自2003年开始初期蓄水以来,近坝段干、支流的天然库岸和已防护好的人工堆积库岸均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滑塌等变形现象,岸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出现了小范围变形与调整等正常的库岸再造现象。总体情况符合初步设计结论。
统计显示,2008年9月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至2012年8月31日,三峡库区共发生新生地质灾害险情401起,其中湖北库区112起,重庆库区289起。
这401起地质灾害险情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试验性蓄水第一年(2008年),占总数的83%。随着库岸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发生率锐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厚群称,鉴于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和突发性,水库蓄水后两岸高陡岸坡危岩崩塌险情难以预测,仍需重视防治地质灾害。
2 蓄水诱发大地震?
专家:蓄水不会诱发地震
近年来,一旦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强震,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此说法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蓄水期间水库地震活动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主要由岩溶、矿洞浸水引发。蓄水后记录到的地震以2008年11月的M4.1级(相当于ML4.6级)为最大,远小于初步设计论证报告中“可按M5.5级考虑”的预测值。
对于汶川、芦山地震等西南强震是否由三峡水库诱发,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属地下深层次板块碰撞的结果。而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两者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完全没有区域构造上的联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三峡水库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3 极端天气因“坝”起?
水库影响附近局地气候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正好是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期,如2006年川渝大旱、2009至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及2011年长江中下游冬春严重干旱等。“三峡大坝阻断大气环流影响周边气候”的说法广为流传。此观点认为,三峡原本是四川盆地的缺口,大坝的修建阻断了原本自然形成的水汽循环,导致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
“大气环流的垂直高度为3000米,三峡大坝高度仅180多米,三峡大坝根本不可能阻挡或阻断大气环流。”中国三峡集团总经理陈飞说。
中国工程院的评估报告认为,三峡水库对附近局地气候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水面上方的气温有较为明显降低作用,但对库周的气温影响不大,影响范围不超过20千米。
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近年来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与东亚大气环流、海表温度变化及青藏高原热力异常等因素关系密切,但与水库蓄水未发现直接联系。
4 两湖喊渴伏危机?
蓄水期下游干流水位降
近年来,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数次严重旱情,有观点认为这与三峡蓄水有很大关系。三峡蓄水到底对两湖造成怎样的影响?
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长期以来,长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导致洞庭湖泥沙不断淤积,湖面不断缩小。“三峡蓄水后拦蓄了部分泥沙,这对缓解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情况十分有利。”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沈国舫说。
鄱阳湖的情况略有不同。沈国舫介绍,洞庭湖和长江是互相换水的关系,而鄱阳湖更多是湖水外泄。三峡每年蓄水期间,水库下泄流量较天然流量减少,大坝下游干流水位降低,使得鄱阳湖湖口出流量增加。
中国工程院的评估报告对此详细分析:“三峡水库调度对两湖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主要是汛后蓄水期间,长江干流水位下降,经荆南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减少,两湖出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对灌溉、供水及生态环境用水产生一定影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