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联合出版。
2011年10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回到母校南开中学,与师生交流。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 《温家宝谈教育》今日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本书内容涵盖了温家宝同志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论述,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新华网受权独家网络首发2011年10月25日温家宝同志在天津市南开中学看望师生时的讲话全文,讲话中温家宝回顾了自己的身世,讲述了童年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并结合自己在南开中学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年轻人要善于独立思考、探索真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同学们,老师们:
屈指算来,我阔别南开中学已51年了,正式回母校看望师生,这还是第一次。我愿借此机会同大家谈谈心。我于1942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天津北郊宜兴埠一个书香门第。我爷爷在村子里办学校,曾祖父是农民。再往前,我家都是农民。我们家是从什么地方来到天津的,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据说是从山西来投奔这里的温氏家族的。因为家里穷、没有地位,温氏家谱始终没有把我们家列入其中。
爷爷办的乡村小学,是冲破地主豪绅的阻力,第一个招收女生的学校。我记得,他常年为两件事奔波:一件是招聘教师,一件是为学校筹款。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解放后当了教授。外婆家也在本村,外公去世很早,外婆靠开一个小药店谋生,家里还种着几亩地。每年秋天收玉米时,我坐在板车上的玉米堆里从地里回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1〕的时期。妈妈对我讲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日本侵略者将全村人集合在村西南的空地上,四周架起机关枪,用刺刀杀死无辜的平民。当时,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这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坚壁清野”〔2〕,放火烧了宜兴埠。我的家连同爷爷办的学校、外婆家和她的小药店,全部化为灰烬。我们家逃难到天津城里,住在救济院。外婆在逃难中生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她是最疼爱我的人。孩提时代,她抱着我,我常常揪她的头发,她一点儿也不生气。天津解放的那一晚,是一个不眠之夜。解放军包围了驻扎在救济院里的国民党军队,当晚进行了激战,手榴弹扔进了院子里,家里人都害怕得躲在床铺下,我却一点儿也没有害怕。第二天,天津解放了。
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深知,这不是我们一个家庭的苦难,也不是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的苦难,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求实、民主、奋斗,才能拯救中国。“如将不尽,与古为新”〔3〕,“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只有推翻封建专制和官僚买办〔5〕的统治,人民才能得到解放;只有不断革新,中国才能进步。
在我上小学、中学期间,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和我们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月的房租相当于一袋面粉钱,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我患过一次白喉〔6〕,父亲把仅有的一块手表卖掉,买药给我打针。此后,他多年没有戴过手表。因为经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我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这尤其表现为对普通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同情,对不公道事情的憎恶。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平等相处。
我的中学是在南开上的。从12岁到18岁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南开六年的学习生活,对我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南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的建立、成长和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她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这就是南开的道路。南开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我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就从校长、老师那里了解到敬爱的周总理早年在南开的革命活动和学习生活,知道马骏〔7〕等许多革命先烈的事迹,为母校曾经培育这么多的革命家和各类杰出人才而感到自豪。
我在这所学校里学习,首先懂得的就是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有崇高的志向,从小就应该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我努力学习知识,坚持锻炼身体,刻苦自励,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8〕。这八个字就是南开的灵魂,它提倡的是为公、进步、创新和改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