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吃空饷”卷土重来
“治理‘吃空饷’涉及范围广、触动利益多、处理难度大,确实存在久治不愈的现象。”周口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而“吃空饷”久治不绝的原因,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权力与人际关系作祟;二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
去年平坟,今年查人。
9月6日,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练集镇政府一名王姓工作人员,用这8个字来描述这两年的感受。
“去年的平坟堪称是一场运动,今年的查人可以说是一场风暴。”这名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
他口中的“查人”,就是周口市从6月1日开始的“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吃空饷”者,即占位不上班、拿钱不干事的人。
但他话锋一转说:“乡镇工作忙,一般工作人员连谁是正式人员谁是临时人员都搞不清楚。如果不是上面让查,我还真不知道‘吃空饷’这么严重。”
他坦言,练集镇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各站所一把手为成员的“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开通了举报邮箱。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周口市上下都在开展这项工作。截至8月20日,全市已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5731人。按照每年每人平均工资两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公共财政开支已超过1亿元。
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在原来设计的7月31日前结束,而是被无限期延期。
当地党报《周口日报》在8月22日发表题为《为无限期治理“吃空饷”叫好》的时评称,“以我市为例,短短两个月内已揪出五千余‘吃空饷’者。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要彻底根治‘吃空饷’可谓任重而道远。试想,倘若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就此告终,不仅之前的所有努力完全白费,甚至触摸不到‘吃空饷’痼疾的根基,根治‘吃空饷’更是空谈。”
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说:"吃空饷’治理工作比原先预想得难度大。核查工作什么时候结束目前还不好说。”
而在7年前,周口市就曾经在全市范围内对“吃空饷”问题进行过清理。
纪委书记牵头治理“吃空饷”
治理“吃空饷”并非仅周口市在搞。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吃空饷”三个字,显示的有关信息达425万条,时间跨度近10年,几乎涉及各个省份。
“治理‘吃空饷’涉及范围广、触动利益多、处理难度大,确实存在久治不愈的现象。”周口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2006年3月,当时的人事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
“虽然清理工作一直在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没有消除‘吃空饷’现象。”这位官员说,与以往不同的是,周口市今年在治理“吃空饷”问题上,由纪委书记牵头,一旦与责任追究挂起钩来,力度就相当大。
5月28日,为切实解决机关干部长期缺岗不上班“吃空饷”问题,《周口市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并公开了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
5月31日上午,周口市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正超表示,解决“吃空饷”问题,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再不解决“吃空饷”问题,要追究单位一把手责任。
在这次会议上,杨正超公开表态称,公职人员“吃空饷”是典型的权力寻租,进而带来社会的不公、公共管理的混乱,是权力滥用的一种表现,更是权力腐败的一种表现,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必须治理。
当时参加会议的一位人员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他记得杨正超当时还特别强调,要强化治理“吃空饷”的责任、纪律和机制,专项治理工作绝不能一治了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铲除滋生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的土壤。
在周口市出台“吃空饷”治理方案前的5月27日,《周口市县乡干部“走读”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正式下发,决定对县乡干部特别是县市区领导干部不请假、不报告或者假借考察项目、招商引资等名义擅自外出,以及以从事公务活动为名、故意延长滞留时间而脱离工作岗位等情况进行治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