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说这个过程他都在《面对面》里面讲得非常长,是为了讲医生对病人的感情。“当时我都哭了,那个时候,王志也听得很动情,但是最后播出的时候却没有了,全部都删掉了”,而且那是钟南山认为讲得最好的,为什么呢?
本文摘自《钟南山传》,作者:叶依,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王志终于感动了只顾救人、无心接受采访的钟南山。然而《面对面》节目删掉的内容,却成了钟南山心中的痛惜。
当中央开始高度重视SARS疫情的真实报道,中央电视台便开始大举出动,发挥强大的舆论作用。影响最大的,当属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回忆起王志,钟南山这样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我与他是否‘面对面’,而是在于他对事业的追求,对职业的热爱。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进病房之前,来找了我很多次,我一直都没有顾得上和他说话。他就每天都到这里,后来我问他,你是不是想看看病人?他说,是。”
2003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王志和《东方时空》特别节目《面对面》节目组来到这里。
采访钟南山,并不是王志最初的计划,因为他那时对钟南山了解得还远远不多。
《面对面》的栏目定位是“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谁能见证抗击非典的历史?由于出发前,王志听人提起钟南山的有关情况,就把钟南山也列入了采访范围。
当时,王志没有想到,真正让他的节目赢得声誉的,是起初不在他们计划之列的钟南山。并且随之其后,让他获得纵然是用一腔热血去抒发,也表达不尽的壮怀激烈!
4月26日《面对面》节目播出,广大的电视观众除目睹钟南山顽强拼搏、挑战病魔的英雄事迹外,也第一次明白,原来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还有那么多的曲折——关于病原体,关于国际协作?关于控制还是遏制……
16日晨,王志紧跟着钟南山从一楼爬上了八楼。他纳闷儿:这个67岁的专家,怎么走得这么快?年轻力壮的他,竟然跟得气喘吁吁。
王志一直跟在钟南山的后面,难道他还要跟着钟南山进SARS隔离病房不成?
“你敢不敢进来?”
“敢。”
这是再单纯不过的对白。
“那好吧,你进来吧。”钟南山的本意,其实是想试一试王志:胆小你就别再往上凑。
好样的!”钟南山在心里夸赞王志。
王志进了门,开始按医务人员的指导迅速换衣服,在门外的录音师急忙向台里打电话通报?王志换好了衣服,门外的同事仍在焦急地等待回音。他在第二道门,再往前一道门,一步之遥,那门里就是一张张SARS的病床,就是病人那一个个痛苦挣扎的灵魂,一个雪白、恐惧侵入骨髓的世界。医生、护士们正在里面匆忙地护理、抢救!
王志一步跨进门去,举起了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钟南山和他的战友们——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那些让全体中国人民触目惊心、壮歌如山的历史现场。
王志事后对媒体说,那一天,他们在里面待了一个多小时。就在非典患者的身边,他们一边采访正在护理病人的医护人员,一边尽可能拍到每一个细节,一直到?上的电池用光为止。周围的一切,全身上下严严实实的防护服,钟南山院士脸上严肃凝重的表情,都在告诉他们:这里,是真正的一线。
这里是病人同死神赛跑的地方,是天使用尽百般解数,与死神搏斗,带着迷途的病人返回人间的地方!
正是这种贴身记录、共同战斗的经历,让钟南山对王志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钟南山回忆王志:自从他进过病房之后,天天都来,只要看见我能有一点空闲的可能,他就来找我。钟南山开始觉得王志对自己的业务这么投入,这么热爱,那么“我应该支持他”。他说当时他就是这么想的:“一个人对事业有这?高的要求和追求的时候,我应该支持他。后来他到我家,想尽办法跟我爱人联系,我爱人都坚决不同意,他说请我爱人吃饭、喝茶,动员了半天还是没有成功。后来他就锲而不舍。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对事业的执著精神打动了我,而不是节目本身。”
钟南山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真正需要一个锲而不舍的精神,搞哪一行都一样,有这样的精神,一定会成功。”
事后有记者采访王志,让他评论一下钟南山。王志说:“钟南山,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呀,我觉得他是完美的,既有勇气又有智慧。”
王志说,在广州的日子里,他的内心只有两个字“感动”。他说他每天都是发自内心地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故事打动。他们是和平时期抗击非典这场战争中最可爱也是最可敬的人,“如果眼泪能说明问题,珠江一定会涨水的”。他在呼研所采访时,甚至跟那里的医生说好了:“我们要是感染了就住这儿。”
那次《面对面》节目的合成,实际上是在北京。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