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中国首席大法官:95年来从未亲自开庭审理案件 |
www.sinonet.org 2013-06-07 凤凰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原题:大法官的“影响力”
两会之后,一批冤假错案性质的案件陆续重审宣判,引发学界和公众对中国司法改革的普遍猜想。在学者们看来,新任最高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正在以密集平反冤假错案为抓手,令司法回归其本质属性,即公正司法本身。
两会之后,一批冤假错案性质的案件陆续重审宣判,引发学界和公众对中国司法改革的普遍猜想。
“如此多的平反案件为过去五年少见,如非最高法院有意为之,很难有此效果。”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说。
学者的猜想并非没有根据,4月下旬,最高法院邀请法学学者、律师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院长周强提出,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永恒的主题、任务和价值追求。
周强透露,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研究进一步推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学者们看来,新任最高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正在以密集平反冤假错案为抓手,令司法回归其本质属性,即公正司法本身。首席大法官对于中国司法发展走向的影响力由此可窥一斑。
首席大法官:19年鲜有亲自审案
在中国,担任大法官的,既包括最高法院领导班子成员,也包括地方高院院长。
最高法院院长为法定的首席大法官人选,常务副院长则为一级大法官,其他领导成员以及地方高院院长皆为二级大法官,这些领导成员既包括副院长,甚至也包括专司纪律检查的纪检组长,以及负责人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部主任。
自1995年《法官法》确立法官等级制度后,先后产生了任建新、肖扬、王胜俊、周强四位“首席大法官”,而每一任期内,大法官的数量则稳定在40人以上。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事实上,这都是中国司法系统最有权力的群体。
首席大法官的特殊性,使得公众往往根据他们的言行来捕捉未来司法发展的信息。例如,在任建新时期,中国的民事司法领域改革对后来影响深远。肖扬任上,无论是推进法官职业化,还是收回死刑复核权,一系列举措极大拓展了司法改革的想象力。王胜俊接任首席大法官后力推“能动司法”和“三个至上”的法院工作主题。不同时期的首席大法官给中国司法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不过有意思的是,以法理推导,或依据中国法律,法官的首要职责是审判案件。作为法官的一员,大法官亦不例外。但自1995年以来,从未有首席大法官亲自开庭审理案件。
即便扩大到每一任期内逾40人的大法官群体中,大法官开庭审理的案例也很鲜见,据公开的报道,长达19年的时间里,仅有时任最高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罗豪才、唐德华、黄松有曾亲自担任审判长审理过案件。
2002年,唐德华亲自审理案件后曾说,“法官的职责就是办案。法院的院长和副院长首先是法官,院长办案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2002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向全国人大作的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逐步改变庭长、主管院长审批案件的做法,要求庭长、院长参加合议庭担任审判长直接审理案件”。
不仅如此,院长审案甚至被写入1998年《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该纲要提出“各级人民法院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担任审判长审理案件提出明确要求。”
尽管院长审案作为重大举措多次提出,但此后十年间,再无大法官亲自审案。
最高法院的一位资深法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最高法院在关于审委会改革方案中提出要求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参加合议庭,减少上审委会案件的数量,做了一些努力,但最终不了了之。”
大法官们的工作:大量时间用于外部协调
大法官不审理案件,并不意味着大法官们都很清闲。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以最高法院的14位大法官为例,在2013年3月25日至5月24日两个月之间,《人民法院报》对大法官的报道共有44条。其中涉及首席大法官周强的活动19次,一级大法官沈德咏14次,二级大法官中,江必新4次,奚晓明1次,南英3次,景汉朝2次,黄尔梅7次,张建南1次,徐家新6次,高憬宏4次,杜万华3次。苏泽林、刘学荣、贺荣的工作则没有见诸报道。
公开报道周强的工作涉及内部学习、地方调研、抗震救灾、接见外宾、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基层法院院长培训、司法公开、司法巡查等。在其所有工作中,周强四次谈到司法公信力。
沈德咏的工作涉及到司法警察培训、法官表彰、新闻宣传、理论研究、基层法院院长培训、陪审员工作等方面,其在错案追究问题上的明确表态,引发了外界强烈关注。
黄尔梅的工作则主要涉及审判业务与刑事审判以及女法官工作,这与其分管刑事审判业务的专业领域以及作为女性大法官的性别角色紧密相关。
作为政治部主任,徐家新所有见诸报道的工作均与人才队伍建设相关。
在所有大法官的活动中,尽管沈德咏多次谈到错案追究,但没有任何活动指向具体案件审判,这些活动更多地指向法院系统的行政管理工作。
这具有中国特色。最高法院一位资深法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包括院长和副院长在内的领导成员,承担着大量的外部协调工作,这些工作既包括法院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包括处理对于案件的外部干涉等诸多问题,这些工作占据了大法官们很大一部分时间。”
在此背景下,大法官们的“法官”色彩淡出、而作为司法行政首长意义的院长、副院长角色趋于强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