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藤嘉一:面对四川地震 中国人最该做的是什么? |
www.sinonet.org 2013-04-22 加藤嘉一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再一次发生了地震。
我祈祷灾区朋友们平平安安,为遇难者们深表哀悼。
作为地震频发的日本伊豆半岛生长的人,我认为,畅通的通讯、合理的分工、坚韧的意志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如何与地震打交道,我也有一些经验与思考。下面,我重发本人曾在《新京报》(2010年4月24日)上发表过的一篇拙文,与中国读者朋友们分享日本人是如何与地震打交道的。但愿本人的浅见能够给中国接下来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带来一些不一样视角的思考。
灾害无国界,救援无国界,人道无国界...
日本人是如何与地震打交道的?
加藤嘉一
我是日本伊豆人,伊豆半岛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方之一。对我来说,地震、台风、洪水、火山等自然灾害只是意味着平常,把它们视为一辈子要打交道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地震是常态,而不是非常态,没有人没经历过地震。
日本国民对地震极为敏感,还是比较习惯“与地震打交道”的。“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对任何时代或地区来说是个永恒课题。
日本不例外,中国不例外。
日本政府对每一处建筑物制定了明确的抗震标准。倘若一个建筑不符合或不及格其标准,它不能存在。比如,建筑是最容易造成“政商勾结”的行业,假如平时给政治人物提供政治献金的建筑业老板,做的写字楼没达到抗震标准,政治人物又偷偷容忍了其失误,或故意装糊涂,被媒体曝光后,我100%相信,这届内阁要垮台了。
别说政治人物,在人口极端密集的东京,如果有建筑设计师把工作做得不恰当,有疏忽,就立刻会被媒体批评,他随后的生存环境就恶化到底,成为全民的敌人。天经地义,对生活在“地震大国”的日本国民来说,建筑有多大耐心是牵涉生死的大事。建筑无小事。媒体针对建筑的监督相当严格,其力度并不亚于针对政治人物丑闻或官僚腐败的批判。
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往往是天气预报,地震预报则是其中重要环节。2008年6月14日栗原发生地震前,日本地震局提前10秒做出了预警,并在公共电视台NHK中播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地震预警上有两方面的特征:一、定期预警地震,虽有时不准或漏报,但整体上令人满意。据专家说,大的地震相对容易预测,小的比较困难;二、有了预警,还要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比如栗原地震,从预警到播出只用6秒钟,这就要求地震部门和电视台配合非常默契。各大型公共场所都有专用的地震预报广播,比如大的商场超市,经常会播出“多少分钟后会发生×级地震,请大家迅速撤离”。所有日本人都很熟悉预警前固定的“提示音乐”。它与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此刻,人不可能不认真。
“预警”不过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全民日常的安全教育。
中国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人向我咨询日本人是怎么搞预防、灾后重建和防灾教育的。我说:“其实很简单,做防震教育不要印很多教材,乱花纳税人的钱,只要各学校能坚持要求全体师生做好实际的演习训练即可,投入很少,回报很多,对师生们的帮助却很大。”
日本的学校每个学期都必须搞一次避震演习。所有教师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过很多次避震演习。因此,实际遇到地震时,他们知道该如何做,正确的步骤是什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下来,我们大概要接受30多次防灾训练,从未接触过任何有关灌输理论的教材。通过不断的演习,让我们明白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与人的协调与配合最为重要。
演习时,首先应立刻戴上安全头套。所谓安全头套,就是平时凳子上的坐垫,但经过特殊设计,在发生晃动时,立刻将它扣到脑袋上,以保护头部。然后迅速躲藏到安全的地方,等晃动停止后,在老师的统一带领和班长的积极引导下,迅速离开教室。在那样的紧急时刻,日本人对秩序的尊重发挥到了极致,它是潜移默化而根深蒂固,不是简单依靠理论或一次性灌输性教育获得的。
按政府规定,所有学校建筑物必须在楼外安装临时楼梯―――非常楼梯,教室里要有紧急出口―――非常口。哪个班走哪条线路,都事先规划好,以避免地震发生后出现拥堵、混乱、无序等状况,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离。撤离后的师生,最后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学校操场或大广场等,按每一个班级排队,班长点名确认后,迅速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陆续汇报给副校长,副校长最后汇报给校长。
家庭对灾害的准备也极为重要。虽然父母很少告诉我遇到地震该怎么做,但从他们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中,早就了解到应该如何应对地震,真的发生,该怎么做。
重物一般不放在高处,而放在地上或柜子里。安装电灯要非常结实,需要定期确认,有问题就赶紧维修。家家都有“防灾袋”,我家每时每刻储备着两个防灾袋,里面的东西都很轻,以便一旦发生地震,拿起来就快跑。每个家庭防灾袋中的内容大同小异,其中的食物和水,都是能长时间储存的,水一般是易拉罐装,这样不容易变质。有的家还在防灾袋里放上肥皂等。
大地震发生后,灾民住帐篷的情况比较少,大家都是到附近学校的体育馆中避难。这样人员相对集中,容易得到救援,食物和水也比较容易发放。比如,2007年7月16日发生的新大地震,许多失去家的受害者们在体育馆中度过了1个多月。
日本有很多关于地震的博物馆、资料馆,教育机构让中小学生参观那些地方,告诉他们生命的宝贵、地震的历史、防震知识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