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采用了群众运动的办法,最后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走向了失误。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采取法治的办法,而不是人治,他是用人治,靠个人的号召力、个人的威望魅力来解决。
摘自《说不尽的毛泽东》,作者:张素华 边彦军 吴晓梅,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林克,1925年生,江苏常州人。1949年北平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1954一1966年任毛译东秘书。后任新华社国际部编辑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西欧研究会副总干事、中国欧洲共同体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著作有《人间毛泽东》、《世界经济概论》(合著)、《2000年中国的国际环境》(合著)、《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合著)等。
这是林克大病初愈后同我们谈的。说起毛泽东,滔滔不绝。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2个春秋,要讲的话实在太多了。从什么地方谈起呢?我们围绕着毛泽东的读书谈了下面几个问题,都是切身的感受。
开场白
访问人: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几年,除担任秘书,还教他学英文,毛泽东对您也有很好的评价,称您为“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到他身边工作的?
林克:我是1954年秋到毛泽东办公室工作。前后有12个春秋。我教他学英文是附带的,主要是做他的国际问题秘书。我原来在新华社就是搞国际问题,所以组织上调我去,一方面考虑我既懂英文,另一个又搞过国际问题。开始我对做秘书工作有什么要求,该怎么做?心里没有底。毛泽东找我第一次谈话,记得是1954年11月在广州越秀山的游泳池畔。他在游泳后休息,想读英语,便让我坐在他身边的藤椅上。当时我的心情有些紧张。他先问我是什么地方的人,多大岁数?我回答我的祖籍江苏,童年生活在保定,“七七”事变后才举家迁移到北京的,他便谈到保定有个莲花池,原是为北洋军阀曹锟修的花园,然后又谈到曹锟用五千块银元一张选票的手段,收买五百名“猪仔议员”,贿选总统的丑事。交谈中,毛泽东神态安详,谈笑自若,使我的紧张心情很快平静下来了。
访问人:您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上班下班有规律吗?
林克:因为思想上有压力,平时大都住在中南海,很少回家,一年中又有半年跟随毛泽东在外面,在北京也是每星期回家一次,一年中满打满算也只有20几天在家里。那段时间由于教英文的关系,我和毛泽东接触较多。我教他学英文不是像学生上课一样,一般是先汇报工作,如最近有什么新闻和动态,他听后发一些议论,然后是学英文,学习当中碰到什么,又发起议论,就停下来听他讲,有时也插句嘴,和他谈论一番,接着再学。这样一般进行一两个小时,最长可学到七八个小时。所以有时三顿饭和他在一起吃,也有一顿、两顿饭的时候,还有吃不上的时候,因为时间都错开了,食堂过了开饭时间,外面饭馆也关门了。学习当中不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文学、历史、哲学,无所不谈。但这些谈话的内容大多数没有记下来,因为当时中央办公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求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同志不能做记录。我这人本来是爱记东西的,也喜欢写日记,我当时私下曾作了一些简要的记录,留了下来。现在我已经整理出来,交给了中央文献研究室一份,主要是从1955年到1964年的日记,所谓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记,比如下去时就没有记,只记了一些自己感到有意思的东西,也包括他的活动。
访问人:您的日记很有价值,对研究毛泽东的生平会有帮助,是无私的奉献。
林克:这是我在患癌症手术后整理的。原来的想法第一步先把日记。笔记等有关的东西整理出来;第二步再把已经出版的东西浏览一下,看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准确不准确,有可能引起我的兴趣。结果翻了一些出版物,发现一些问题,本来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自己不想写,可现在有人写滥了,我觉得实在不真实,反而激起自己要写的念头。比如说我认为毛泽东一生简朴,但决不是苦行僧,现在有人把它写成像苦行僧一样,甚至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还说他在3年困难时期20天不吃一颗粮,长期吃野菜非和菠菜充饥,还得了浮肿病,我看到很多书都这样照抄。我当时就在他身边,为了弄确实我还专门打电话问当时给毛泽东做保健的医生和护士长,他们说,根本没有这种事,如果我们使毛泽东得浮肿病,那我们就犯了大错误,是严重的失职,中央也不会允许。中央就设有保健局,配有保健医生,专门负责毛泽东的健康。他有一段时间不吃肉是真的,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营养还是有保障的。我觉得主要是他的这种和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但绝不能非把他说成得浮肿病不可,这种搞法,弄不好不是走下神坛吗,反而在生活上让他又走向了神坛。毛泽东的食谱是很丰富的,不仅有各种蔬菜、辣椒、豆腐、芋头等,还有富春江的鲥鱼、金华火腿、桂鱼、冬笋、蘑菇等,在外地也品尝过广西的果子狸、广东的蛇肉等。虽然他吃得不多,对这些也无所要求,但营养总是有保证的。也有时为照顾大师傅,晚上不叫大师傅做饭,随便弄点就吃,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不能把这些说成是他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作为大师傅还是尽心尽责地为他做饭,包括晚上加餐。因为简朴,他对其他方面也不太讲究,不讲究衣着、式样,料子是棉的毛的都可以,但衣服要合体、整洁,穿起来比较宽松。他见外宾很重视礼仪,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穿着带洞的袜子见外宾,有的书说他见外宾还缩着脚,不然就露馅了。搞得很庸俗,完全不真实。为什么要让毛泽东见外宾时还穿带洞的袜子,那你的责任心哪去了?不是说对工作完全负责吗?这等于自己把自己否定了,为毛泽东全心全意服务是假的。这些事别人不注意,还可能当笑话,觉得很有意思,可是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就觉得这太不负责任,怎么能这样做呢?毛泽东在生活上不讲究,但很注意礼貌,特别是对外宾和民主党派人士,对内宾比较随便,但随便也没有到那种程度。他穿的内衣,我也没见过什么五颜六色的布补丁,毛巾被说是有几十个洞,一捅就破,还在盖,哪有这事?旧毛巾被也是盖的,但下会有那么多补丁,这样的毛巾被能让他睡觉吗?他习惯盖毛巾被,冬天不盖被子,就盖四层毛巾被,这样比较贴身、舒适。他的屋子是恒温的,所以不会着凉。那些书上的描写是夸张和离奇的,很不真实。吃饭吃点小菜,这真实,但有客人来,包括留我吃饭,总让加个菜,那就够简单了。
访问人:您讲的这些很有意义,您在他身边那么多年,应该写出来,其实您的日记整理出来就很有价值。
林克:我是想将来把它整理出来,出一本书,但恐怕这些日记连他和我谈话的几十分之一也没有。另外,我的脑子里也还记着一些东西,当时没有写,现在我也想把它写出来。
访问人:您的日记最好还是保留原样为好,不通的或记得简单的地方可以用加注说明的办法,这样就更有价值了。
林克:那当然,日记也只能做些文字的整理,原意不动,我记错了也只能那样,现在说明就是了。
访问人:我记得毛泽东1957年8月给您写过一封信,其中说,“您需要学理论。兴趣有,似不甚浓厚,应当培养。慢慢读一点,引起兴趣,如倒吠蔗,渐入佳境,就好了”。这个意思是很好的。
林克:那年的12月还有一封信,嘱咐我要“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还说“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略为偏重一点理论文章,逐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是我的希望”。根据他的这个意思,最近我想写一篇“广收博览”的文章,主要写在毛泽东身边岁月的片断,后来我想干脆从他对青年人的教育的角度去写,或许更有意义。瞧,我们的谈话已经进入正题了,想谈些什么?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