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0日,一位名叫黄杏初的广东河源农民发烧住进了医院。他就是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非典病人,也是后来被学界命名为SARS的病毒的起点。自此,中国人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
2003年6月20日,最后一批18名非典患者从北京北郊一所名叫“小汤山”的非典医院里走出来。
4天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不再属于非典疫区。
非典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十年,是一个足以重新开启又一个记忆的单元。但是,当我们回望与“死神”抗争的岁月,发现那些故事与境遇,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无数个体的命运,留下了未来多少年仍然挥之不去的印象与图景;也让我们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学会了冷静、理智和沉着。
或许,非典的价值,正是十年来的那些变与不变。
位于北京以北35公里的小汤山镇,这个素有“温泉古镇”之美称的京北重镇,因为6年前“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的存在,一夜间让世界知晓。这座7天7夜赶建而成的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曾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之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如今医院早已人去屋空,除了院子里的灌木和杂草,这里看不到任何生机与生气。 走廊——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北京小汤山医院按传染病医院标准建设,病人与医生分别从不同的通道进出,双层防护玻璃可有效的杜绝直接接触。
废墟-瓶子。
荒废的病区。
废墟-外景。
荒废的病区。
一张废弃的病床。
被水浸泡发霉的墙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