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年初一的上午,朱镕基、陈国栋等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来到了邓小平下榻的宾馆给邓小平拜年。话题很快落到了上海的浦东开发建设上。邓小平说,浦东开发晚了,但还来得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应该赶快给中央报。朱镕基说,开发建设的报告不理想,不敢报。邓小平说,不用怕,报嘛。
本文摘自《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作者:刘金田 张爱茹,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1990年1月20日,邓小平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这是历史进入90年代后邓小平的第一次外出视察。
1月26日,在举国欢庆、万民同乐的除夕之夜,邓小平与上海市的党政军负责同志欢聚一堂,共迎90年代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上海过春节了。
邓小平、杨尚昆健步来到洋溢着新春气氛的会见厅,与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市顾问委员会主任陈国栋等负责同志一一亲切握手,互致节日问候。朱镕基代表上海人民祝邓小平、杨尚昆同志健康长寿。
邓小平高兴地说:“我到上海来过春节,向你们拜年来了!并通过你们向上海人民拜年!”
在一片欢笑和热烈的掌声中,邓小平和大家合影留念。
大年初一的上午,朱镕基、陈国栋等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来到了邓小平下榻的宾馆给邓小平拜年。
话题很快落到了上海的浦东开发建设上。
邓小平说,浦东开发晚了,但还来得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应该赶快给中央报。
朱镕基说,开发建设的报告不理想,不敢报。
邓小平说,不用怕,报嘛。
作为一个统领全局的伟大的战略家,邓小平以其独特的视角看到了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拥有的优势: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这些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
邓小平看得更远,长江流域地处全国中心腹地,东西横贯华东、华中、华南三大经济区,南北纵穿10多个省区,内结大西南,外联大西北,交汇黄淮珠海四大水系,陆空交通发达,延伸全国各地,具有总揽沿海与内地、南北与东西,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的特征。
如果说长江是一条绵延千里、舒身待飞的巨龙,那么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就是龙头。在中国对外开放这块棋盘上,邓小平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视为举足轻重的一枚棋子。
邓小平回到了北京,心里仍装着浦东的开发。他对政治局的领导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
2月17日,邓小平接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全体委员。接见前,邓小平拉住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说:“你是国务院总理,你要关心上海的开发开放”。
2月26日,上海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上海市提出准备开发的浦东地区,指黄浦江以东、长江口西南、川杨河以北紧靠市区的一块三角地区。它东北濒长江、南临杭州湾、西靠黄浦江,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有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初步具备了起步开发的条件。
3月3日,邓小平找江泽民、李鹏等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他指出:“现在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我担心滑坡。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 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长期过紧日子。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10年有发展,发展 很明显。假设我们5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发展,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讲艰苦奋斗,都很必要,但只靠这些还不够。最根 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
“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定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 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说到这儿,邓小平亮出了底牌。他加重语气说:“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邓小平这次谈话后不久,3月28日至4月8日,姚依林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托,率领国务院特区办、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经贸部、商业 部、中国银行等部门的负责人来到上海,对浦东开发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在听取上海市关于浦东开发基本思路和总体规划的汇报后,他们又对浦东外高桥地区 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此同时,国内外专家也被请到上海,作浦东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4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4月中旬,李鹏总理前往上海。18日,他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大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原则批准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并将浦东作为今后10年中国开放开发的重点。从而奏响了实施对开放第二个战略步骤的号角。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出《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指出:开发和开放浦东,是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开发开放浦东,必将对上海和全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
浦东的开发正式启动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