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7 日,交通巡逻警察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一周年巡逻出发仪式。重庆市公安局表示,之前被撤销的派出所恢复,使得基层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交巡警平台要坚持,但是要动起来;女子交巡警体现柔性执法,将保留,不单独设支队;她们身上违规设计的“警服”,已被替换。
过去谁敢上网说重庆社会治安不好,就可能被收拾。现在,大家没有这种担忧了,可以放开评价。
在街面上安排很多警力,对社会治安问题只能治表。大家看着街上这么多警察觉得安全、高兴,这种心理我们理解。但是,警察多不等于治安好。
截至目前,一共接到了1123名民警的申诉,涉及需要复核的民警为2202名。现在,已复核1196人,撤销原来决定78%,维持13%,变更的9%。
权力没有受到约束,权力被滥用、缺乏监督,导致了重庆市公安局过去出现了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
谁说治安不好就可能被收拾
南方周末:3月份以来,我们不断听到重庆社会治安反弹的说法。重庆的治安状况,究竟怎么样?
重庆市公安局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3月15日以来,有些网民担心重庆的社会治安会反弹,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要求确保“打击力度不减弱,防范力度不下降,社会治安不反弹,群众安全感不降低”。目前,重庆的社会治安总体平稳。
一方面,我们加大了防范力度,2012年1月-11月刑事案件的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4%,其中杀人、抢劫、伤害、强奸、放火、爆炸、劫持、绑架等八类主要案件下降了27.9%。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大了打击力度,检察机关起诉的案件数上升了7.7%。
南方周末:过去三年多,重庆曾对外发布了很多类似数据证明发案减少、民众安全感增强等,现在你们又发布数据说比过去重大刑事案件减少了,外界怎么相信这些数据是真的?
负责人:在公安部门,八类重大刑事案件的立案数据是比较真实的,其他普通刑事案件的数据多少有些水分。检察机关起诉的案件数量增加,也证明警方打击能力和办案质量在提高。
过去,重庆市公安局在不正确的政绩观的指引下、为了达到个人短期的一些目的,虚夸了一些平安数据进行大肆宣传:一、毫无事实根据、想当然地提出了一些数据。如“打黑除恶”使重庆主城区110报警量下降40%,群众检举犯罪80%是实名举报,交巡警成立后街面犯罪下降40%等。事实上,2010年交巡警成立后,街面犯罪比2009年只下降了2.96%。二、以偏概全将某一时点的数据放大。如“交巡警成立以来,重庆21年来首次出现的单日街头两抢案件零发案”。三、将非专业的民调数据大肆宣传。2010年12月,重庆某媒体公布了对平安重庆满意度的民意调查,满意度高达98.81%,这种非专业的、浮夸的数据被当做成绩宣传。
南方周末: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做?
负责人:各部门上报的材料数据,如果达不到王立军的要求,就可能要被处分,所以一些部门报的材料就虚报了一些数据。我们的数据统计部门若真实客观地上报数据,统计人员也要倒霉。假如街面犯案率没有下降,甚至是没有王立军预计的下降得多,王就会不断地给统计的人穿小鞋。这种情况下,一些部门被迫伪造数据迎合王立军。
南方周末:我也接到这样的反映:有些老百姓觉得过去王立军治警很严厉,民警很热情、负责,现在感觉到一些民警对老百姓的事情不像过去那么热情了。
负责人:重庆的公安队伍近四万人,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民警对群众的需求“冷横硬推”。但是,就算是在王立军当局长的时候,也出现过民警丢枪、开警车打群众、出警不及时导致犯罪嫌疑人逃跑、民警酒后驾车、玩忽职守的事情,只不过他强力压制了负面的信息、扩大了正面信息。新一届局党委班子成立以来,一直很重视关于涉警的投诉和督查,只要是110、网上等渠道投诉民警玩忽职守的,都会派相关部门认真核查,公正处理。
南方周末:既然你们说现在社会治安跟过去相比没有恶化,为什么老百姓感受的跟你们说的不一样?
负责人:过去重庆治安是好,但是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过去的宣传把它扩大化了。比如入室盗窃案件在全部案件中的比例,在王立军当局长之前是最高的,王立军当局长时仍然是最高的,现在何挺来当局长了依然是最高的,刑事案件也有其发案规律。但是,过去谁敢上网说重庆社会治安不好,就可能被收拾。现在,大家没有这种担忧了,可以放开评价。
有些群众在网上对最近重庆发生的一些个案表示不满,比如说砸车窗、盗窃案。我们组织警力破案后,发现作案人多数是未成年人,无法进行刑事处罚,公安机关抓了只能放。这个问题,全国公安机关都很头疼。年底,一般也是刑事案件和事故的高发期,最近我们一直在各种会议上作部署,根据群众反映扒窃、入室盗窃、抢劫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项的打击行动。
社会治安的好坏,不是一两次严打就能扭转的,不是公安天天强压、强打就能改变的。社会治安是社会问题,比如扒手,他为什么要去当扒手?破案的多少,公安机关有很重要的责任,但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防范犯罪还是要靠综合治理。这才是解决犯罪的根本渠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