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18日电(记者 许婧)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史建三18日在上海称,中国反腐,关键是意识,尤其是法律意识。
连日来,由微博爆料引致公众对领导干部“腐败”现象引发社会热议。史建三认为,网络反腐表明目前中国制度外的反腐动力在不断加强,体制外反腐会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
当天,史建三公布了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完成的一项关于上海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采取问卷法,分为领导干部宪法意识自我评价和领导干部第三方评价两大类。其中,前者获得805份有效问卷;第三方评价由律师、法律专业人士和居民组成,共有1038名律师、678名专业人士和526位居民参与。
报告称,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上海市领导干部群体对宪法熟悉程度较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在宪法与自身工作的关联度方面,20.32%的受访者认为宪法与自己工作一般,45.14%受访者认为存在比较密切联系,30.92%认为存在十分密切联系,只有3.62%受访者认为联系不太密切。由此判断,上海市领导干部对宪法的作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普遍意识到宪法对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性。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权力的来源,62.41%大的受访者认为权力来源于人民,26.58%受访者认为权力来源于人民代表大会,6.46%认为权力来源于上级政府,4.56%认为权力来源于党组织。
对于“乌坎”事件为代表的当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示,62.41%受访者认为是“基层干部素质、作风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30.89%受访者认为是“贫富差距拉大,利益分化客观环境”,1.65%受访者认为是“极少数不法分子煽动”,0.13%受访者认为是“境外敌对势力破坏”,4.94%受访者认为“群众缺乏法律意识”。报告认为,大多数领导干部从主观方面反思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反映了领导干部对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明确认识。
对于另一个当下社会关注的话题——干部财产收入公示,调查显示,16.96%受访者对“任职前向社会公示财产收入”持中立态度,34.05%受访者基本赞同,43.29%受访者完全赞同,4.81%受访者有点反对,0.89%强烈反对。由此,报告认为,近80%的领导干部对财产公示持积极的态度。
对于第三方评价,报告认为社会公众对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依法履职抱有较高的期待与要求,而领导干部的实际表现与这种期待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报告建议,应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让领导干部掌握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宪法宣传和教育的针对性;侧重宪法理念、宪法信念等价值层面的宪法意识培养;保障宪法实施,形成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还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和敬畏宪法方面的表率作用,在全社会形成遵从宪法的良好局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