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职军工作的码头,设在一个名叫“大裤衩子湾”的转口,距离他家下河坪村不过10分钟的步行路程。老魏回忆,他小时候这里并没有这个码头,2000年左右,黄河小峡水电站建成,这个距离魏职军家下游约6公里的建设,对他家产生了转折点式的影响:水电站不仅使处在上游黄河流速减慢,更拦截了上游飘下来的垃圾,和从兰州城漂来的浮尸。魏职军正是依靠这些囤积的垃圾,兴起了另一门生意:从中打捞废弃矿水瓶和人尸。
“有的家属来了以后难缠得很,要是价钱收得高一点,他们还指责我,说我的良心让狗给吃了。哪有什么良心呢?你在别处找尸体的时候,你也需要付钱啊,就算在黄河里捞一个尸体收一千块钱,但我还需要买一些设备啊,还需要胆量呢!别人你给他一千块钱,他还不敢去打捞呢!”
凌晨五点,太阳还未升起,甘肃省兰州市什川镇下河坪村,37岁的魏职军因手中的电筒而成为环境中唯一的亮点。村里其他人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37岁的魏职军驾驶着自家价值4万元的摩托艇行驶在黄河中。老魏要去往下游6公里的水域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厚达1米的“垃圾海”中翻捡塑料瓶、木料、铁皮和人尸。
老魏作业的地方,被称为“黄河鬼峡”。此时,天色尚未破晓,月光下的河面被密密匝匝漂浮的垃圾覆盖,其中混杂着人的尸体。
在此之前,在更下游的村子,也有一位“老魏”——魏之乾常年打捞上游水域漂下的尸体。与魏职军不同的是,魏之乾捞尸不收钱。几十年打捞后,不计其数的尸体经他手,尘归尘,土归土。但2000年后,什川建了小峡水电站,一座大坝将黄河漂下的尸体都拦在了大坝上游。
魏之乾的捞尸生涯也就此结束了。居住在更上游的魏职军父子靠着地理优势发展起了捞尸生意。图为早上安静的“大裤衩子湾”。站在这个形如其名的地方,任何上游漂流下来的浮物,都能尽收眼底。
这天早上,老魏发现一具尸体,操起汽艇上的铁叉把尸体拖近船身,蹲下来伸手去掏尸体身上的口袋,没有收获。而后,他用铁叉将尸体的手臂挑起,可是整个手掌已见不到一丝肉,只剩下如河水般黄色的骨架,且已呈泡软状,五指蜷缩在一起……“没用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