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外书摘》2012年第7期,作者:李蕾 杨雪燕,原题:红军女将领、共和国部长张琴秋坠楼身亡
“文革”时向周总理办公室求救
1966年的初夏,上海。
天气有些沉闷,仿佛快下雨的样子。身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张琴秋正在纺织机械厂领导着搞“四清”,突然接到部党组的紧急通知,要她立刻返京。凭以往的经验,她预料到北京方面一定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临行前,她召集机械厂领导开了一个会议,对“四清”工作做了一些安排,便匆匆上了火车。
当时国内的形势是这样的,党中央的工作暂由刘少奇主持,毛泽东一路去视察江南。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成为公开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员令,国内的局势一下子就有些乱起来。为稳住局面,集中对“文化大革命”的组织领导,刘少奇在中央主持召开了有关会议,在邓小平等人的倡议支持下,决定还是采取由上到下派驻工作组的办法,这是党的一贯做法,多次都被证明是积极有效的。
纺织工业部党组遵照中央的指示,决定还是委派党组副书记张琴秋带领工作组,深入到该部下属的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去。张琴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从上海召回北京的。纺织工业部党组认为,北京科研所情况比较复杂,知识分子成堆,问题也相对比较棘手,张琴秋是纺织工业部的老领导,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又一直分管生产和技术工作,对知识分子熟悉了解,由她带领工作组下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就这样,张琴秋来到了纺织部所属的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
正在工作组的工作越来越顺手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形势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刘少奇被莫名其妙地从党内“揪”了出来,成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广大群众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上街游行,义愤填膺。顺理成章,刘少奇所派工作组的做法突然间就成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科研所里一下子沸腾了,有人公开提出让工作组滚出去。张琴秋毫无精神准备,一夜之间又不由分说地被推到了无产阶级对立面。
群众运动汹涌澎湃。根本来不及思考,张琴秋的家就被抄了,而且抄了不止一次。一拨一拨的造反派气势汹汹地来到她家,那阵势,像要挖地三尺。现金和存折拿走了,一共一万多元。衣物、家具、一些日用品也被搬了出去,还有书籍、日记、工作笔记及私人信件。
她任由造反派们当着她的面把家翻腾得乱七八糟,对拿走的现金、存折及衣物都表现得很漠然。然而,当造反派又试图把一些资料也像其他东西一样搬走的时候,张琴秋却挺身而出了,横住身子挡在造反派面前。声音不高,语气却强硬:这些东西你们不能动!
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专门成立了以徐向前元帅为主任委员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张琴秋是指定的委员会成员。这些年,她努力回忆、搜集和整理了这些资料,她觉得这件事情她应该做,有责任尽可能地把红四方面军的真实资料留下来。在她看来,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无疑也是党史和军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她还没有交给中央军委之前,任何人都无权处置。可造反派们不那么想,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天王老子,他们行将主宰天下,难道还有什么东西能逃脱得了他们的掌心?张琴秋据理力争,拿出了威严,说道,这牵涉军事秘密,不是谁想看就能看、谁想拿走就能拿得走的!
一个造反派头头冷笑了一声,说,你别拿着鸡毛当令箭。红四方面军又怎么啦,不就是张国焘的队伍嘛!那这些玩意儿就是你们的变天账、黑材料。你霸住这些东西想干什么?是不是还想替张国焘翻案?!
张琴秋无意与他们纠缠,但她却不容许任何人从这里把材料拿走,这令造反派们十分气恼。还是那个小头头说,你难道还以为这会成为你的光荣吗?这是历史罪恶!谁不知道红四方面军是和中央红军唱对台戏的,张国焘就曾分裂红军另立中央,落下个遗臭万年的下场,你张琴秋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我们还得要好好查一查呢。
张琴秋跟他们有理说不清,也不想多费口舌争辩什么。而造反派急于快刀斩乱麻,好去向他们的上司报功。张琴秋被强行推到了一边,眼看着有可能保护不了这些材料的时候,她不得不向周总理办公室发出了求救信号,她诚恳地说,搞“文化大革命”,我没有意见,抄我的家,我也可以忍受,但红四方面军的材料,坚决不能外泄!在战史没有写成之前,我必须向中央军委负责,向徐向前元帅负责!总理办公室过问了这件事。造反派不得已,答应在三天之内将材料送交国务院。
可三天72小时,不仅足够把这些材料翻检一遍,造反派还别有用心地做了一些断章取义的摘录。当时的中央,除了国务院,还有一个“文革”小组,造反派在把材料交给国务院的同时,又把摘录的那一部分送给了“文革”小组。这些情况,张琴秋并不知晓,但她却感觉到了,“文革”小组分明是造反派的后盾,这个小组显然已将自己凌驾于国务院之上了。
没过几天,在中共中央某个机关大院里,果然出现了一张揭发批判张琴秋政治历史问题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很快就被转抄到了纺织工业部及该部驻京直属单位,赫然的大字再加上猩红的渲染,张琴秋的历史仿佛就被掀开了一角。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掀开了纺织工业部阶级斗争的盖子。别看张琴秋在纺织工业部工作多年,但对她的历史,人们并不清楚,刺目的大字报使许多人都大吃一惊,别看张部长这个个头儿不高、其貌不扬的老太婆,居然还会骑马、打仗,而且还带过兵!
确实,张琴秋普普通通的外表一直遮盖着她大半生的传奇经历,人们更不曾想到,就是这个不起眼儿的老太婆,在几十年的革命风雨中,曾先后在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张国焘、毛泽东及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与党内著名人物博古、朱德、周恩来、徐向前他们都有过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接触,她自己也曾驰骋疆场,赫赫有名,是革命队伍中屈指可数的女将领。
笔记本写着
夜郎自大,好大喜功
1968年4月,张琴秋照例买了一张月票,而这张月票只用了三天。到第四天,也就是4月4日,张琴秋就被实行“监护”,实际上就是被关押起来,不允许回家了,于是这张几乎还是崭新的月票,后来就被陈列在张琴秋的家乡桐乡县烈士纪念馆里。
张琴秋的案子属于重案,要案,中央为此也成立了一个专案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在中央都是挂了号的,并且一直受到一些人的高度重视。这些人对张琴秋的嫉恨由来已久,早在西路军溃败、张琴秋被俘后几经辗转回到延安,这些人就主张不能便宜了张琴秋,得好好给她补补课。有人当时就发话,就算别人可以宽容,对这个张琴秋却不能不整。张琴秋在延安有一度曾受到粗暴的对待,陷入一片围攻讨伐之中。虽然党组织后来做出了公正的结论,但一遇风吹草动,这些人就又会跳将出来,重新数落张琴秋的历史,再次抠开她的伤疤,眼前这场“文化大革命”,这些人是不会忘了张琴秋的。中央关于张琴秋的问题就是在康生等人的直接授意下立案的,现在又进一步示意要稳、准、狠地打击阶级敌人,要求纺织工业部立即对张琴秋实行全天候“监护”。于是,纺织工业部351号办公室就成了张琴秋的临时监护所,张琴秋被囚禁在里面,日夜有人值班轮流看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