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项流传十年的地沟油技术,为何能再次引发轩然大波?一个个原本可以阻止地沟油流入食用领域的油脂公司,为何竞相铤而走险?
数据来源:南方周末记者吕明合根据警方资料整理。 (Google /制图)
“贡品村”的地沟油
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黏糊糊的地面,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腐败味道。冒着热气的铁锅正煮着黑乎乎的油渣,辨不清到底是什么。锅边的塑料大脸盆里,有来不及放进锅中的碎肉末,上面布满苍蝇。
在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里叶村,村民叶坤太在自家小作坊熬制的“猪油”,让查案民警阵阵恶心,再无食欲。
这些环境肮脏的“猪油”,正是被警方重拳打击的“新型地沟油”。与传统地沟油来源于“泔水油”不同,它主要取自猪内脏的肥油、猪皮上的碎油沫,以及猪身上边角料,被油贩子收购时,大多已腐败溃烂,泛着酸臭。
这些新型地沟油一旦流入餐桌,后患无穷。这些废弃物,本身大多含有病菌,在被蚊蝇乱叮过、酸败变质后,含有大量可致癌物质和有毒成分,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已经有三千多斤新型地沟油,经此流向了浙西龙游、兰溪等地的糕点店。”2012年8月13日,建德警方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此前的7月19日,他们紧急抓捕了叶坤太夫妇和他雇用的工人,遏止了更大范围的扩散。
位于杭州建德和金华兰溪两地交界处的里叶村,曾以种植贡品“里叶白莲”闻名,如今却因村民熬油在浙西引发轩然大波。从事猪头和猪皮加工已有十多年的叶坤太成了众矢之的。
据建德警方调查,上述地沟油流向了多家副食品加工厂,用于生产绿豆糕、桃酥、散装月饼等。不过,建德警方以敏感为由拒绝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更详细的流向名单。
被警方指认曾参与销售的叶坤太大女儿,同样拒绝回答这些“猪油”的最终去向。“我什么也不知道。”面对南方周末记者时,24岁的叶园园(音)把头深埋在两腿间,流着泪说。
据47岁的叶坤太供述,猪皮上常有残余油脂,“他把这些油脂刮下”熬油。以前,这些“猪油”以2元/斤价格卖给饲料厂、肥皂厂和化工厂。后来,由于熬成的工业油部分颜色偏白,与食用猪油无异,且价格能卖到4元/斤,他才选择铤而走险。
事实上,建德案件只是震后微澜。2012年以来,浙江已连续破获多起涉及新型地沟油的案件。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山东6省份摧毁一个特大跨省新型地沟油犯罪网络――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0余人,现场查扣地沟油3200余吨。
警方公布的资料显示,这些本该进入肥皂厂的地沟油,最后被发现流向安徽、上海、江苏、重庆等地的油脂公司,在经过“精加工”后,摇身变成食用“牛油”或“猪油”,被添加至月饼、桃酥、饼干、火锅底料等食品中。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涉及六省份的这些新型地沟油案件,目前尚在审查起诉阶段。
流传十年的技术
据一位参与多起新型地沟油案件的办案民警介绍,浙江此前查获地沟油主要是初炼油,闻气味、看颜色,就能辨别,但被卖到外地油脂厂加工后,就很难再分辨。
事实上,经加工处理后的“新型地沟油”,甚至能骗过质监部门的检测。一家涉案油脂企业处理后的地沟油,在2011年当地质量监督局的年检检测中,油品质量甚至被确定为合格。
本该用于工业用油的酸臭油脂,何能以假乱真,变成“合格”食用油?“精加工技术”是关键的环节。
“这是一套流传了近十年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一些不法油脂厂。”台州市卫生监督部门的一名人士回忆说,早在2006年,他们在台州温岭查处的繁昌油脂厂案中,就已完整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手法。6年过后,浙江警方查处的金华、黄岩等地系列案的处理工艺,依然大同小异。
“他们一是要骗过老百姓的感官,二是要在检测的指标上也能蒙骗得了监测部门。”8月22日,浙江省公安厅的专案组成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新型地沟油的“精加工”,一开始就冲着冒充食用油而去。
油脂企业业内人士和警方以伪造“食用猪油”为例,向南方周末记者还原了这种包括加温、脱臭、脱色、降酸、增稠等诸多环节的“精加工”技术。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