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都在说聪明的废话,故意不向更深层追问,用海骂来掩盖具体问题、具体责任时,这可能比炫富更危险。
伦敦奥运期间,中国游客出手最阔,平均每笔消费203.04英镑,比第二名阿联酋游客高出10%。昨日,《人民日报》提醒:要改变“小富即奢”的消费观。
改变观念很重要,但不应忘掉,观念是环境的产物,不改变环境,只拿观念说事,效果有限。
能去伦敦的中国游客应属中高收入人群,他们的这笔钱如果不“奢”,无非花在两方面:一是投资,二是慈善。
现实是,我们有多少稳定的投资渠道呢?在政策、市场、垄断等压力下,投资风险难以预估,且常享受不到投资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谁会冒这个风险?
至于慈善,对环境的依赖度更大,人们投入慈善,因为能从中得到荣誉,如果这个荣誉在外力的扭曲下,经常通胀,经常贬值,大家就会视为畏途。
钱花不掉,只能压在手里,可通胀又在慢慢地将其掏走,当此之时,加大消费反而成了符合经济理性的“聪明”行为。
中国有深厚的农耕文明,几千年来,节俭一直是主流价值观,往圣前贤莫不教导“俭以养德”,将奢侈看成是最大的不义。可问题是,几句道德教训,真能弥补大环境的缺失吗?
历史上,宋代、明代、清代商业繁荣,社会财富极大增加,可奇怪的是,这些财富很少投入再生产,而是投向了奢侈,成为社会的腐蚀剂。因为商人们再成功,也只是皇权的奴才,做大了,成威胁了,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沈万三、伍秉鉴、胡雪岩等,他们的下场给了后来者以血淋淋的教训。
市场没有公平的游戏规则,权力没有清晰的边界,人们就会对盈利失去预期,对未来失去向往,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将因此而窒息,最终被发展的潮流甩下。
清代道光皇帝崇尚简朴,裤子破了,补补再穿,他也明白,这补丁比换新的还贵,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个腐朽制度的成本,但他不说话,想得过且过,就在他装聋作哑中,局面到了再也撑不下去的那一天。
应该批评奢侈,但更应警惕,只在表面现象上挥舞一套批评的花枪,除了卖弄清醒与理性之外,并无实效。当大家都在说聪明的废话,故意不向更深层追问,用海骂来掩盖具体问题、具体责任时,这可能比炫富更危险。(作者:蔡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