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袁世凯的悲剧似乎给他的继任者们留下这样的教训:中式皇帝龙袍一点也不时尚,还是穿西装潇洒,应该打着民主宪政旗号而行专制集权统治,要挂羊头卖狗肉。悲哀的是,这个教训还相当管用,此后的《宪法》一部比一部修得漂亮,人模狗样的西装一件比一件穿得笔挺,然而骨子里却依然是“龙”(皇帝)的传人。
摘自《中国历史的教训》,作者:杨师群,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袁世凯出身官宦,早年科举不第,弃文投军。靠关系在军中谋得官职,为人圆滑世故,在官场中玩弄权术如鱼得水。在朝鲜平定政变崭露头角,获得李鸿章的赏识,开始平步青云。甲午惨败,袁被派往小站训练新军,可谓天赐良机,他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这支由六个师组合的新军成为他日后重要的政治资本。后补山东巡抚,就带此武卫军赴山东,不断有所扩编。经“八国联军”之役,各支清军受到重创,唯袁军没有损失,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武装力量。李鸿章病故,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此军更名为北洋新军,扩充到六镇八万人,添置洋枪洋炮,成为中国当时装备最精良、最先进的军队。袁世凯还在军中形成以自己为“恩主”的庇护网,以军事实力步步进入中央津要,后来虽遭贬谪回籍养病,仍可以挟军自重,不断滋长着权势野心。
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夜访,要求他拥光绪助变法而发动颐和园政变,他疑虑重重犹豫不决,既有军事上的实际困难,又有政治上的自己打算。在太后断然发动政变后,袁世凯审时度势向荣禄“告密”,导致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六君子被害,变法彻底失败,光绪对袁世凯恨得咬牙切齿。其中显出袁世凯首鼠两端、诡谲多变的圆滑,他先赞同变法,甚至本人也曾上书,条陈变法事宜,参加强学会,向光绪、康有为表忠心,愿“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被维新派视为同志。同时,袁世凯又与顽固保守派、太后的心腹荣禄保持着极好的关系,被荣禄视为亲信,且与保守派诸大臣关系都不错。在变法的关键时刻,觉察到光绪帝的软弱无力,打量维新派难以取胜,最终倒向保守阵营。
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颇有一些改革政绩,许多革创之举,几乎均出自其手。首推倡导立宪,当然有些作秀嫌疑;还有整饬吏治,培养新政人才;创建巡警,管理社会治安;改革司法,专门学堂培养人才,改良监狱制度;推行地方自治,1907年,天津举行了全国首次地方市政选举;上疏废除科举,设立学校司普及教育,开办北洋、山东等大学堂;支持创办实业,努力发展商业,开办银元局、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及各种工艺局、公司、厂矿上百处,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实业重镇;督建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并主张对外开放,开通经济特区,积极引进外资,尤其注重侨资,可谓清末洋务运动的有力延续。民初的资产阶级发展黄金时期与这些政策所造就的局面有关。应该承认,袁在清末新政的近代化过程中做了许多实事,很有一些独到的过人之处。
辛亥革命前,袁世凯被摄政王(光绪之弟)赶出朝廷“隐居”,却无时无刻不在准备东山再起。革命爆发,武汉三镇失守,前方吃紧,清廷只得再次起用袁。袁世凯趁火打劫,得内阁总理大臣,执掌军政大权。同时对革命党既打亦拉,试探其对自己的态度,最终与之坐到谈判桌前。双方通过五次和谈,革命党提出只要袁赞同共和,劝清帝逊位,便可选其为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在百般试探得到确切允诺,认为万无一失后,决定与大臣联衔上折。软硬兼施后,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宣布逊位。当天,袁世凯剪掉辫子,得意地哈哈大笑。次日便于北京成立临时共和政府,宣布资政院选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尽管如此,孙中山仍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接任,袁遂接受而如愿以偿,最后以兵变为借口拒绝南下,依然以北京为都城。不管袁的动机如何,此次能以较小的牺牲代价,促成清帝逊位共和成立,老袁还是有一定的功勋的。
袁世凯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表面上口口声声赞同共和,实际上还是认为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不懂民主政治的精神内涵,依然钟情于帝制专权,搞阴谋走向独裁统治。首先是破坏责任内阁制,撤换内阁总理,随后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驱散第一大党国民党。再后用武力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接着便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代之以袁氏《中华民国约法》与《大总统选举法》。至此,袁世凯不但终身为总统,可以终身专制独裁,还有权指定继承人,就是说,能够传位给子孙。这样,除了一块“中华民国”的空招牌,袁世凯已和皇帝没有多少区别。同时,袁世凯对新闻媒体采用高价收买、强权镇压、恶法控制等手段,把封报刊、抓记者、侵犯言论自由等非法行为不当一回事。不过在经济上却依然沿续洋务的开放路线,制定许多有利工商业的法规,促进市场自由竞争。总之,两年多时间,袁世凯把辛亥革命的成果几乎吞食干净,将中国的体制又拉回到专制时代。
然而至此,袁的野心还不满足,如此轻松地“胜利”得势,使他有些忘乎所以,利令智昏而飘飘然。茶童打碎茶杯,谎说看见睡在床上的是一条龙,他就真以为自己是神龙下凡。其他仆人也捕风捉影说大院深夜常有游龙出没,还制造出令袁世凯深信不疑的假象与征兆。加上筹安会六君子与一些外国人的大力怂恿,袁便开始梦想恢复帝制,示意心腹爪牙四处活动,昌明孔教,宣传君主立宪,制造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舆论。到1915年8月,筹安会宣布各省代表投票“一致主张君主立宪”,各省还组成公民请愿团之类向政府请愿,及一幕幕民意“劝进”的闹剧,掀起一浪浪复辟帝制风潮,可谓千古奇观。同时,袁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协定、条约以换取支持,尤其是日本的《二十一条》,大肆侵占我国权益,袁政府虚与委蛇,被迫签订一些条款而留下祸根。
袁世凯在1916年元旦登基,皇帝梦做了八十三天,最后在护国战争的讨伐下,在全国民众的反对声中,也在部下大将的众叛亲离后,随着“窃国大盗”、“大独裁者”、“复辟狂”、“卖国贼”等唾骂声一命呜呼。袁世凯死了,颠覆共和国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但共和国依然在风雨飘摇中颠簸,其后的路给人们留下相当的迷雾。袁世凯的悲剧似乎给他的继任者们留下这样的教训:中式皇帝龙袍一点也不时尚,还是穿西装潇洒,应该打着民主宪政旗号而行专制集权统治,要挂羊头卖狗肉。悲哀的是,这个教训还相当管用,此后的《宪法》一部比一部修得漂亮,人模狗样的西装一件比一件穿得笔挺,然而骨子里却依然是“龙”(皇帝)的传人。
这位骨子里追求君王地位,喜欢专制独裁的枭雄,骄慢自大而学养有限,头脑中新、旧文化揉成一团,对于帝王权位、尊儒祭孔、等级森严、妻妾成群的传统东西情有独钟。基本上不懂“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的实质内容,与当时世界、国家、社会之文化发展存在很大隔阂。表面上却时也推崇西方文明,如要求废除科举倡导西式教育,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等,也的确做了许多社会改革的实事,可称清末新政的功臣,对社会进步也有所出力。但袁世凯以个人权位为最高价值观,人生目的实为获得皇帝宝座,并且不择手段,一生多仗权诈,并无信义二字。他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实事,也是为了这个最终目标所作的铺垫,可谓一个追求王权目标的实用主义政客。但最终野心超过学识,不能清醒地认识时代,以致身败名裂,国家与民族都深受其害。
1912年2月14日,当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随即电告袁,称袁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可悲的是,中国经常上演的是各种违反“民意”、倒行逆施、复辟帝制的历史丑剧,就是出不了民主共和的华盛顿!原因何在呢?这段复辟帝制历史的出现,有着极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基因。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皇帝体制,皇帝的至高无上、无限权力,对每个心中有魔鬼的凡人来讲,都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力,或可说生活在这块大地上的每个人几乎心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皇帝情结,袁大总统则表现得尤为典型,其毕生所争无非就是一个“王权”。而绝大多数国人对立宪、民主、共和之类的东西还很陌生,不懂现代国家必须实行法治,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从而缺乏具体合理的政治制度设计与法治轨道的开辟。如何铲除王权文化阴影,培育民主、共和、法治的文化土壤,对中国来说可是一个综合大工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