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排水系统经受600年考验
■ 专家称依据地形而建、明暗两套排水、纵横沟渠等特点加快排水
太和门前内金水河涵洞
排水沟槽及“钱眼”
东筒子排水滴子
三大殿台基排水龙头
▲ 故宫排水系统简介: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被排出的水,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故宫的排水,正是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能够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排出。
早报讯 据《法制晚报》报道,7月21日的北京大雨,故宫没有出现积水。这座600年的系统建筑为何能够在61年不遇的大暴雨中不现积水?它的排水系统中又有哪些特点?
据沈阳一位古城建筑专家介绍,紫禁城的排水有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而这条河就是内外金水河。据其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也是这样建设的排水系统。归纳起来,一句话,整个系统,通过明暗等手段,到达一个目的:汇总往外排。
排水系统经历600年
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己未,“雨坏都城,发兵二万人筑之”,57年后的至正八年五月,“京师大霖雨,京城崩圯”。
而后,水灾不绝。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五年(1454)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塌决者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闰六月,顺天府大雨如注,昼夜不止,经二旬。雨潦浸贯城,长安街水深五尺,洼者深至丈余,各衙门皆成巨浸。
上述史料显示,在明朝英宗时期,虽九门城垣塌决,但是紫禁城显然比元大都岿然淡定,没有出现“雨坏”局面。而万历年间的20天连续大雨,长安街出现积水,但故宫没有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
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的紫禁城的排水系统经受了考验,原因到底何在?
城外三道防线预防洪水
据专家介绍,从地势上看,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水向东南流。从紫禁城来看,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差约2米。其排水设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而建。
专家称,这套排水系统的总特点,是将东西方向的雨水汇流入南北干沟内,然后流入内金水河。
疏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线、支线,有明沟、暗沟、涵洞、流水沟眼等,经过精心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每年固定时间淘挖养护。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外安排了完整的排水系统,减轻了城内的负担。
紫禁城外至少有三道防线:一是明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护城河)。这些河渠一方面可用于城市供水,另一方面汛情之下亦可用于排水,先在外围保证不至于大量雨水和山洪流入紫禁城。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