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开始的日子,高考也成为了国人热议的话题。最近在网上很火的“高考成本变迁示意图”,极大的吸引了国人的眼球。该“示意图”显示,自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30年时间里,高考成本暴涨了8万倍。虽然这里有物价上涨的因素,但是从5角钱到数万元的高考成本开始,反映的并不仅仅是高考成本的变迁,更有中国人对高考心态的变化。
2012,花费10万多元的高考
早晨6点半,北京西城区丰汇园小区一套两居室里,已经在厨房忙活了半个小时的刘芬兰轻轻推醒儿子,儿子匆匆洗漱一下,埋头吃起来。早饭很丰盛,一瓶鲜奶,一小碗五谷杂粮粥,两个喷香的酱肉包,四个剥好的鹌鹑蛋,还有一个切成片的猕猴桃。身高1.8米的男孩风卷残云地吃完,“走了。”简单地和妈妈招唿一声,就背起书包直奔200米之外的一所重点高中。
自从租下儿子学校附近的这套学区房,刘芬兰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伴随着儿子的高考,全家也开始“冲刺”,这并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为了这场冲刺,全家已在精神和物质上准备了很多年,“不算租房的钱,已经花了4万多元,房租一年是6万元,租房子主要是离学校近,对于高考的孩子,多睡半个小时太重要了,这边房子很贵,60平方米的小两居每月租金没有低于5000元的,但为了孩子不能省。”
现在,刘芬兰的任务主要是给孩子做好一天三顿饭,好吃、有营养、不能太油腻,“现在有专门送考生营养餐的,一顿一两百元,不划算,我从网上找了很多高考菜谱,学着做,现在肉和菜都很贵,全家一个月伙食费要3000多元,以前1000多元就够了。”
2012年的高考账本:租一套学区房一年6万元;一对一家教补课费一周6课时,3个月21600元;复习资料和教辅书大约3000元;健脑补药一盒572元,3盒1716元;营养配餐考前3个月9000元;考试奖励苹果手机5000元;共计:10万多元。
1990,花费280元的高考
石景山区古城北路一座老居民楼里,70岁的李秀珍回忆起22年前的那场高考记忆犹新。
“那个年代,家长一般不太管孩子的学习,学校老师抓得很紧,也不会给家长派什么任务。”李秀珍想了半天说,要说高考的花费,主要还是在伙食上。“原来孩子一直中午吃食堂的饭菜,总抱怨不好吃,最后一学期,我索性给孩子退掉学校的饭,每天一大早起来给孩子做饭,放在保温桶里,让她带到学校吃。都是很家常的菜,西红柿炒鸡蛋等,做一顿饭成本不到一元钱。”
李秀珍还记得,给孩子高考的另一项支出是每月零花钱从5元涨到了15元,“主要是天热,让她买饮料和冰棍。”
在李秀珍的印象中,好像没有为孩子的复习资料花过钱。
比较大的花销来自高考的3天,“我们家离考点比较近,很多孩子的家都很远,中午回不去,女儿就想让她的几个好朋友到家里吃饭休息,为此,李秀珍特意请了3天假,每天大鱼大肉做满一桌,3天花了90元。”
最后女儿考取重点大学,“家里并没有特别庆祝,不像现在还要摆谢师酒,只是花50元给女儿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算是奖励。”
1990年的高考账本:中午带饭每天一元,4个月约100元;每月多给10元零花钱4个月40元;高考3天招待同学午饭90元;高考奖励自行车50元。
共计:280元。
上世纪70年代的高考
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角钱。
涨的除了高考成本,还有考试焦虑
从 1990年的280元,到今年的10万多元,22年高考成本涨了300多倍,当然这其中有很大的物价上涨因素,然而换一种算法也可以说明问题。刘芬兰告诉记者,这10万多元是他们夫妻俩一年的总收入,“我们不吃不喝攒一年的钱正好是孩子高考的花销。”而李秀珍当年付出的280元则是她一个月的工资。从一个月的收入,到一年的家庭收入总和,高考的成本上涨正在考验着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和成本同时上涨的还有高考录取率,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高考录取率在20%左右,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凤毛麟角,今年的高考录取率达到80%以上,大学越来越好考了。可是为什么高考对一个家庭的精神和物质压力反而越来越大了呢?
“我们当年并没有抱着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的想法,因为大学生毕竟是少数,落榜之后会找其他的出路,只要努力就能养活自己。家有考生不会搞得草木皆兵。”李秀珍告诉记者。
这种淡定心态在如今的家长中间,早就荡然无存,“过去总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虽说这桥已经宽多了,但是一旦没过去那就是没出路,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更别提连大学都没考上的。”刘芬兰的焦虑,在中国家长中已成为快速蔓延的社会病。
对独生子女过高的期望、对孩子未来的担忧、竞争不断加剧的就业环境,刺激着家长对高考的无底线投入,高考最终成了一场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家长仿佛只有不断掏钱才能安心。在未来的日子里,高考成本还有多少上涨空间,谁也说不好。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