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自然灾害”下的中国
大饥荒时期的大陆逃港者
【核心提示】尤其令人唏嘘的是,大饥荒死难者名单上几乎全部都是农民。不要说城市里的官僚,即便在生产队任个一官半职,也大抵会因特权而多吃多占,免于饿死。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作者:韩福东,原题:《“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并非向壁虚构》
近日,媒体人林治波在微博发帖,否认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他说:“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 千万人。有人为此走访了当年饥荒最重的河南安徽许多村庄,情况根本不是有人污蔑的那样,乡亲们只是听说饿死了人,而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见饿死人,能够直接证 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在饥荒严重的河南和安徽,怎么可能“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呢?从林治波微博内容看,并非严肃探讨大跃进期间的饿死人数,而是 试图推翻既有的历史论述。
近年来,在一部分特定政治理念的人群中产生一种舆论,宣扬大跃进饿死人是一种向壁虚构的传说。意识形态遮望眼,此为显例。
以安徽省肥东县为例,据官方统计数据,1959年之前,该县农业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1959年总数为789502人,到了1960年,则减为572844人,人口一年暴减21万余人。
当然,减少的人口中,应既包括死亡者,也包括人口外流者。而结合《肥东县志》关于这一期间死亡率的统计数据,会发现死亡者接近减少人口的二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9年之前肥东死亡率最高的年份是1954年,为12.15‰,最低的年份为1949年,为7.04‰。但在1959年,死亡率上升 为20.07‰,亦即比正常年份高出约一倍;1960年死亡率更是破纪录的113.31‰———这一年,肥东县死去了九分之一人口。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自1957年2月17日起兼任肥东县委书记。肥东县并不算安徽饥荒最严重的地方。
大饥荒结束刚刚50年,只要我们肯去实地调查,不仅可以查阅到海量档案,还能寻访到无数人证。大跃进期间出任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副书记的冯希 仁,就是这无数的人证中的一个。他1959年底、1960年初曾在肥东县挂职救灾数月,不断看到有人死亡。他从合肥市背了药品散发,但是没有用,因为农民 们缺少的是粮食。冯希仁本人,也曾有过连续三天没东西吃的时候。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