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打拼,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目前已达到5800万左右,其生存现状堪忧,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亲子关系疏远,儿童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出现的可能性比普通孩子要高;此外,他们更容易染上酗酒等不良嗜好,产生自杀的想法几率高于其他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5800万左右,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关注焦点。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到与城里人相同的社会福利,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5月5日报道 美《外交政策》杂志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打拼,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呈不断增多趋势,目前已达到5800万左右,生存现状也非常令人担忧。由于长年不在家,农民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除了得不到父母的悉心照料外,农村留守儿童还面临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研究人员指出他们更有可能染上酗酒等不良嗜好,产生自杀想法的几率高于其他儿童,同时也更有可能出现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
情感灾难 户籍制度遭指责
2011 年7月一个闷热的晚上,17岁的张娟子(Zhang Juanzi,音译)和母亲黄冬艳(Huang Dongyan,音译)结束12个小时的旅途,从深圳回到老家――湖南的一个偏远农村。下车后,娟子推开木门,走近屋内,叫醒5岁的弟弟张毅(Zhang Yi,音译)。看到黄冬艳,张毅并没有立即投入她的怀抱,而是扑向姐姐。他一直看着姐姐,似乎不敢看母亲。黄冬艳则一直乞求他,让他叫妈妈,可张毅就是不肯叫。过了一会,黄冬艳拿出一个毛绒动物玩具,轻轻地说“叫妈妈”,张毅这才叫出“妈妈”两个字,同时用手抓住他的新玩具。黄冬艳此次回家的目的是接儿子去深圳,与她一起生活。
在深圳,像黄冬艳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大约有1200万。他们中很多人在工厂打工,生产鞋子、iPad和其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希望用赚来的钱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由于长年在外打工,黄冬艳与儿子的关系非常疏远,上一次看到儿子已经是几个月以前的事情了。在小张毅眼里,母亲似乎是一个陌生人,一年只回家一两次,渴望获得他的温情。
黄冬艳将这种母子分离归咎于中国的户籍政策。在中国,到城市打拼的农民工在1.5亿人左右。由于没有所在打工城市的户口,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里人相同的社会福利待遇,导致黄冬艳这样的农民工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像张毅这样的留守儿童大约在 5800万左右。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这种骨肉分离可能是不得已的做法,但在情感上,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问题诸多 生存现状令人忧
中国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正值青春期的农村留守儿童更有可能染上酗酒等不良嗜好,产生自杀想法的几率也高于其他儿童。广东心理学研究员张平(Zhang Ping,音译)表示,留守儿童也更有可能出现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在学校,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后则缺少必要的指导。
在将儿子带到深圳前,黄冬艳希望能够拉进母子之间的情感距离,但这并不容易做到。第二天早上吃早餐时,她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当时,她对儿子说“让妈妈喂你吧”,但小张毅却拿着鸡腿离开饭桌,朝着姐姐走过去。不一会,她又听到张毅让姐姐给他剪指甲,黄冬艳坚持帮儿子剪。她说:“你只听姐姐的,不听妈妈的是吗?”语气中带有一份痛苦,因为儿子显然忽视了她的存在。
张毅与母亲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打电话,每月通话次数不多。张平表示用电话与孩子保持联系已经成为当下农民工的一种“标准做法”。电话中,很多在外打工的父母――包括黄冬艳在内――只是问一下学习和家里的情况,其他的基本不问。这种有限的交流很难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亲密的情感纽带。通常情况下,这种纽带只有在父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才会形成。
由于孩子的父母在城里打工,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通常肩负起照顾孙辈的重任。他们本就步入老年,身体状况不佳,除了照顾孩子外,还要到田里干活,操持家务,这给他们的身体造成巨大压力。张平说:“中国正以空前的速度发生变化。对于生活在偏远农村的祖父母辈来说,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与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之间相距甚远。”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