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门是灰砖和石块构筑的牌坊式建筑,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赵振开(北岛),1969年摄于北京。
刘辉宣1969年的入伍照。
与北岛同班的曹一凡,1968年在北海公园。
牟志京(中)与赵京兴(左)、陶洛诵在北京。
《中学文革报》。由四中学生牟志京等于1967年1月18日创办,创刊号刊登遇罗克的《出身论》。 图片由三联书店提供
3月,《暴风雨的记忆:1965- 1970年的北京四中》(以下简称《暴风雨的记忆》)在内地出版。这是一本关于北京四中的回忆文字结集,十八位作者都曾是北京四中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属于“老三届”,即1966年、1967年和1968年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
曹一凡、北岛、维一三人任此书主编。北岛是核心。
在书的序言中,北岛写道,“北京四中是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曾处在暴风雨的中学,在这小小的舞台上,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就在这个舞台上,高干子弟、知识精英、平民子弟被推拉上阵,大幕拉开,剧情浓缩了一个中国。
这本书中的文字,真切记录了“文革”暴风雨怎样冲刷一代人的心灵,又如何影响他们的一生和他们所代表的这个国家的未来。
“暴风雨过去了,如果什么记忆都没留下,我们不仅愧对自己,也愧对我们的后代―――所以才有了这本书。”北岛写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