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文章摘自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常委会在陕西甘泉县下寺湾召开,研究常委分工问题。张闻天主张军事方面由毛泽东负责,周恩来只负责组织局不管军事。这次,是毛泽东挽留周恩来仍做军事工作。毛泽东提出,军委主席由周恩来担任,自己可以当副的。周恩来说,自己是愿意从事军事工作的,但军事领导应以毛泽东为主。毛泽东又说,关于军事领导,指挥军事,恩来都是较通的。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周恩来还负责组织局的工作。
从此,周恩来长期担任军委副主席,和军委主席毛泽东,数十年间在军事上始终亲密合作。
毛泽东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有这样的总结:“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此话有些极而言之,不过看一下从创建共产党、夺取政权到“文革”的漫长历程,人们也会感到,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与实干家周恩来的结合,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幸,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
从撤离延安到落脚西柏坡,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广阔的中国大舞台上,指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这次合作是他们最成功的合作。毛泽东擅长宏观把握战略全局并经常有出奇之想,周恩来则善于将其在各个微观细节具体落实。他们的合作,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
当国民党进攻延安的炮弹落在了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面,把土地炸了一个大坑,飞起的弹片还把附近的一棵大树的树皮都炸掉了时,毛泽东一如既往,照常坐在窑洞里批阅文件。警卫员从外面拣回两块弹片递给毛泽东看,并焦急地劝他赶快撤离延安。可是,毛泽东接过弹片,在手上掂了掂,轻轻地敲着说:“嗬,真是块好钢呀,还可以打两把菜刀嘛!”当敌人逼近了延安,周恩来焦急地再次请毛泽东动身时,毛泽东却一身轻松地说:“好吧。现在还有点时间,咱们吃了饭再走。”吃过晚饭,傍晚6时,毛泽东得知群众、干部机关已全部安全转移了,才和周恩来等一行人离开王家坪,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 这就是毛泽东,泰山崩顶眼不眨!
临上汽车前,毛泽东双手握着前来送行的彭德怀的手说:“你的担子很重,要谨慎用兵,出奇制胜。天空黑下来就预示着黎明在即。我们走后,你要检查一下群众纪律,把延安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胡宗南进来,这叫有客不容怠慢。”说完之后,互道保重。19日清晨,胡宗南部队占领了延安,立即给蒋介石拍电告捷。蒋介石见到电报后,忘乎所以,欣喜若狂,20日便回电嘉奖。其实,胡宗南得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根本无法知道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首脑和解放军主力转移的踪影。胡宗南命令其主力部队气势汹汹地向延安西北方向推进,力图寻找西北解放军主力决战。
这时,彭德怀指挥部队主力一直隐蔽在敌人背后的另一侧。胡宗南侵占延安后不到一个星期,他们突然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打了一个伏击战。这一仗,一举歼灭胡宗南部2?900多人,活捉旅长李纪云。这是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的第一次大捷。
得到消息,毛泽东十分高兴。这次战役后,前线部队准备拿出一部分缴获的卡宾枪等,将中央警卫战士的武器更新一番。但毛泽东和周恩来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坚持把新式武器送到前线,警卫战士仍然使用旧的。
3月26日深夜,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绥德以南的清涧县北面的小山庄枣林沟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中央机关的行动和中央领导人是否留在陕北等问题。参加会议的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外,还有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会议讨论得很激烈,一直开到27日中午。
会上,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留在陕北。
他说:“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战场。这样,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就能好好地打胜仗。”
毛泽东在会上也不同意给陕北增加部队。他说:“不能再调部队了,陕甘宁边区巴掌大块地方,敌我双方现在就有几十万军队,群众已经负担不起。再调部队,群众就更加负担不起了。”毛泽东考虑问题总是从人民的利益着想。
会议最后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叶剑英、杨尚昆在晋西北地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后方工作。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这一着棋是许多人所未料到的。人们不能不对他们的安全感到担心。警卫战士们对此也纷纷议论。周恩来听到后,便问他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接着,他说,“航船在大海上遇到风暴,舵手坚守岗位,沉着驾驶,会给全船的人带来无穷的力量,这是战胜风暴的决定因素!”
事实的确如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留在陕北,不仅牢牢地吸引住了胡宗南这支敌人的战略预备队,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而且对鼓舞各解放区军民的斗志,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进而夺取胜利,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命令中央机关人员,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为了统一指挥,成立一个司令部,下属四个大队和中央警卫团。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叶子龙为参谋长。周恩来提议:“为了保密,每个人都应该起个代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