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0年超过日本后,去年中国G DP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2%。不管愿不愿意,中国都已经与美国并称G2。包括《经济学人》在内的西方媒体以及中国社科院都预测在2020年之内,中国GDP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最大经济体未必意味着最发达的经济体。届时中国需要依靠自身的软实力来赢得世界的认可,为此,中国必须具有输出文化及价值观的能力,如此才能成为与经济规模相符的强国。那中国准备好了吗?从我在中国生活的经历看,我所接触到的中国人,有些缺点仍然比较明显。
其一,缺乏“团队精神”。相比于韩国人,中国人这个特征更加明显。足球是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在足球上总是打不过韩国,与中国在个人项目上的优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这始终令我不解。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中国球员缺乏团队精神,他们都倾向于单干,但足球恰恰是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的运动。由于韩国国家小并由单一民族组成,韩国人的团队精神似乎过于强烈,但这会在危急时刻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我看来,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进而导致缺乏主人翁意识,结果小到所工作的企业、大到国家,较为缺少同舟共济的精神。这最终使得中国职工跳槽的概率比亚洲其他国家更高,甚至使得当今中国兴起了富豪们的移民热潮。
其二,缺乏“服务意识”。这无疑是让我最不满意的,我甚至觉得中文里似乎没有“服务”一词,这可能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弊病。银行、电信等垄断企业也好,餐厅等服务型企业也罢,消费者都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服务。2008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去了银行缴纳煤气费。那时排了约40分钟的队后,我才能缴费,缴费却只需要15秒,非但效率很低,并且我根本没享受到热情的服务。
此外,我感觉很多餐厅的服务员实际是以不服务为目标而服务的。好的服务员,你不招呼,她也会主动过来问你,因为她会观察着你。不好的服务员是你招呼,她却听不见你,因为她不想听见。我在韩国坐高铁时不经意间发现,乘务员一进车厢就低头,并且走出车厢之前再低头才离开车厢。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尽管中国铁路的硬件显著升级,但其服务水平并没有相对应地提高。
其三,缺乏“细节意识”。很多人以大方为男人的标志,但往往忽略细腻的价值。眼下中国产品比以往进步了很多,不少产品未必逊色于进口货。然而,它还是差最后一厘米。我总是觉得,中国服务也好,中国产品也罢,都不够周到、不够体贴。以前,韩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与日本产品竞争的时候,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从外观上,韩国产品与日本产品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日本企业比韩国企业更讲究细节。这令消费者时常发现日本产品很细腻且周到,更切实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不到1%的差异往往使得消费者最终选择日本产品。
许多中国企业也在追求精益求精,在99%的程序上他们尽力而为,但却容易忽略小的细节,或者说不能将精益求精进行到底。这往往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其四,缺乏“创新意识”。这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很大关系,且不说盗版D V D,到处可见盗版图书,对此大部分人已经习以为常,而我还不习惯。去年底出版的乔布斯传记也不例外,在它出版的数日之内,它的盗版已经上了地摊。
在对盗版图书产业链如此高的效率感到惊叹的同时,我也对如此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感到愤怒。很多学者和专家指出了目前中国缺乏创新的种种理由: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做人等。其中,强调做人要低调等东方的传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异类人才发挥才能。不过更不可忽略的是,当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创新的人不能得到其应得到的回报,反而经常吃亏。相反,抄袭的人更容易获得较高回报。实际上,这样的外部环境在鼓励抄袭。
在我看来,上述四个缺点无疑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倘若中国能够克服它们,将有助于中国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同时也更容易赢得世界的认可。(作者:金宰贤 上海交通大学韩国籍博士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