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采访“两会”前,被很多人问,这次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我的回答当然是:等着重庆团开放日,希望能够向薄熙来书记提问。
采访“两会”15年了,每年“两会”,到了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有兴趣的采访对象,不管有没有采访的可能,都申请一遍,这样,即便不能够单对单地采访,至少集体采访不会落下。
这些年,“两会”采访申请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进,过去是自己打印出来交给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查无对证的情况,而现在,透过电脑系统登记,好处是,可以看到自己的申请,是不是已经成功提交。也因为这样,这次“两会”接到好几个电话,表示收到了申请,欢迎去采访和提问。
直到重庆团开放日的早上,人大新闻中心的网站上都没有登出相关的消息,到了大会堂,二楼的楼梯口已经挤满了记者,人大新闻局的工作人员正在那里对着群情汹涌的记者高喊:“只要是提前申请过的记者都可以进入,请排好队。”
只是,不管怎样叫喊,这个队伍就是排不起来,而我和我的同事,都是突破重围才走上楼梯,经过二次名单核对,才获准进入四楼的重庆厅。最后得以进入的记者大约150人,事实上,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给再多一点的记者了。在这个问题上,重庆团和人大新闻局一开始有不同的想法,前者想开放,而后者认为,如果不控制人数,那么根本无法维持秩序,于是决定按照是否有提前申请这样一个标准。
我支持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因为自己进入了,而是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全部记者进入的话,重庆厅会是怎样的混乱景象。就在之前几天,新疆团开放,最后记者一拥而上围堵张春贤,香港的一个记者扭伤了韧带。而在几年前,为了围堵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又有一名香港记者在混乱中,头撞到柱子上,当场昏迷,结果,汪洋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把他送上救护车。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